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七月,佛教称为“地藏月”。
我们一起发广大菩提心
念诵《地藏经》、学习《地藏经》,
以此回报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的恩德。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地藏经》讲记连载二十二
传喜法师讲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前面地藏菩萨向摩耶夫人详细地讲解了“五无间地狱”的种种果报之后,向佛陀汇报:“我承如来威神力,在百千万亿世界,分无数身形,救拔一切罪报众生,都是您的力量,都是您的大悲心,都是您的威德神力。”
我们能够忏悔业障、受持戒律,修行能有一点点进步,这都是佛陀的大悲威德神力的加持,如果不是佛力的“大船”托着我们,我们还不知道要在苦海挣扎多久!所以,我们有什么进步都不要骄傲,要学习地藏菩萨虽然这么努力,还是非常赞叹佛的不可思议威德神力,也要感恩所有成就我们的因缘。
佛陀这时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我们听到了就要回光返照,我们就是这“未解脱者”。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又有人辩驳说:“人之初,性本恶。”而在佛教里,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是性识无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未解脱者的特点就是“性识无定”,因为“性识无定”,所以“恶习结业”。一个人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就会造下不好的恶业;“善习结果”,有良善的习惯,就会结出良善的花果。
所以,不管什么时代,正法时代也好,末法时代也好,一个人懂得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向好人看齐是很重要的。哪怕是末法时代,佛的教法还在世间,你向佛学,向圣贤僧学,有追求光明的心,还是可以成为一个解脱者。
“为善为恶。逐境而生。”人是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我们中国人说“百年树人”,外国人说:“造就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所以在教育上,善于运用这个“境”来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
家境虽然贫穷,但如果家里长辈以圣贤的教言为标杆,孩子自小就能走上一条宽阔的道路,内心就会具足真正的财富。
有教育家总结,对于小孩子,有时候贫穷本身也是财富,因为他没有养成奢侈的习惯,不会欲望无度,也不会对地球资源麻木地过度浪费,会懂得珍惜,更容易产生上进之心。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是可以给孩子适当的物质保证,让孩子感觉饱足,不产生自卑情绪,物质适当,精神稳固,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
孟母三迁,就是因为孟母懂得这个“逐境而生”的道理,所以她非常善于运用这个境。
孟子小时候住在山边上,有人去世了,棺材都会抬到山里去,孟子看多了,就跟小伙伴一起学着抬棺材,孟母发现后觉得不行,赶紧搬家。这次搬到了集市附近,集市里天天有人杀鸡、杀鸭、杀猪,孟子模仿能力强,没几天又学会杀猪了,孟母当机立断,再次搬家。第三次,搬到了一个学堂边上。有一位老夫子带着一群小学童每天咿咿呀呀,之乎者也,没几天,孟子也模仿着拖腔拖调地唱起了经,孟母看到了,终于安心了。
古时候能写出书来的,大都是圣贤,所以过去识字就是为了读圣贤书,不是读乱七八糟书的,也几乎没有乱七八糟的书。古人惜墨如惜金,他们是知道因果的,写错了是有罪过的。老子这么厉害,留在人间也仅仅五千言,孔夫子留下的书也不多的。
我们凡夫都是逐境而为,碰到好的学好的,碰到坏的学坏的。学的好的业也有,学的坏的业也有,好的业成熟了,就是投生善道,恶业成熟了就是堕落三恶道,所以叫“轮转五道。暂无休息”。
一直说六道轮回,这里为什么只讲五道?佛陀在不同的经典里,有时讲五道,有时讲六道,讲五道时省略的那一道就是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是分布在天、人、畜生里面的。
我们造了业,这个业又成为我们的命运,左右我们的前途,两者相互作用,使我们在轮回中轮转,想暂停休息一下都很难。
了解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往所造的不善业,我们只有诚心去忏悔,未来的事情,尚未来到。能够起作用的只有当下,当下我们绝不再去造恶——“宁舍身命,不造恶业”。这样子就能推开善的“闸门”,堵住恶业的“闸门”,截断恶流,我们的命运才会转变,断恶修善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执迷不悟者在轮回中“动经尘劫。迷惑障难”,还怨天尤人,感叹老天不公平,不知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回光返照,返回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这个很重要。
“如鱼游网”,好像鱼游到网里,这个网是自己编织的业力网,也就是在我们生命之流里,充满了自己无量劫所造的业。而且每个人处在自己的业力之网里面,对同样的事物,感受也大不相同。
像同样的饭菜,有的人胃口很好,吃的红光满面,有的人胃口不行,吃得还没有营养。同样的一张床,有的人睡得很舒服,有的人睡得不好。一样的听经,护法善神、诸佛菩萨一样加持,但是由于我们过去的业障不同,有的人开始犯业障,冤亲债主来讨债了,有的善业成就,有的冤多,有的亲多,冤的是障着你不想让你来听经,亲的就想让你赶快去听经,他们可以沾一点佛光。
所以,我们现在一起听经,这本身是相同的一个善缘,诸佛菩萨也都来加持,因个人的因缘不同,业障也不一样,理解与感受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通过听经闻法,得出的智慧,有了理智之后,开始走上一条同样正确的道路,践行还是要靠个人的努力,这就叫“修行靠自身”。结果怎么样,是由你的发心和动机所决定的。
同样一个行为,动机不一样,结果完全不一样。就像念佛一样,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了生脱死而念,那这一句无量光无量寿的佛号在你那里就是“有量光有量寿”。如果是发菩提心的人,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佛,那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了,念一声抵过别人念一万声。
供养也是这样。以菩提心为基础,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行供养,一块钱超过他人以傲慢心供养十万块钱的功德。
佛陀时代有一位贫女,以乞讨为生。看到频毗娑罗王用十辆大车载油供佛,生起了强烈的随喜心和惭愧心。贫女卖了头发,得了几文钱,加上卖油老板怜悯她,终于得到了一小破碗油。她选择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代替所有与她一样贫苦无依的众生,把这盏油灯供养给了佛陀。到了第二天,她的这盏油灯,连目犍连尊者用神通都吹不灭,尊者请问佛陀原因,佛陀说这盏油灯是以菩提心而点的,不仅吹不灭,她将来还会因这盏灯成佛,号须弥灯王佛。所以,方法重要,心态重要,最后的回向也很重要。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佛陀解说了未解脱者的特点,看上去是讲给地藏菩萨听,实际的听众应该是我们。
我们都听了,了解了这世间的轮回相与众生相,我们的智慧之眼也应该随之开启了。如果智慧眼开了,就会自然地离贪、离嗔、离痴,就会拒绝裹挟我们生命最粗重的这种垢染。如果佛陀在世讲这个法,大家都明白了,就证得了法眼净。
《地藏经》讲记·连载二十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