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二十
鸠摩罗什法师圆寂纪念日
鸠摩罗什(343-413),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
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
略作罗什。意译童寿。
上图:克孜尔千佛洞前 鸠摩罗什法师像
我们今天熟知的《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等等均出自大师译笔下。他与玄奘大师、不空大师、真谛大师,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正是这位伟大的译师,最早将龙树菩萨的中观学说翻译到汉地。汉地中观的殊胜论典《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皆赖罗什三藏法师如椽译本,开启了汉传佛教的大乘气象。
上图:草堂寺内供奉的鸠摩罗什大师舍利塔,此塔源于信众为纪念大师特意精选玉白、砖青、墨黑、乳黄、赫紫等八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拼而成,色泽光润,上有须弥山、香海水等内容,形制独特,寓意深刻。
为一人夺一城
鸠摩罗什大师生平颇具传奇色彩,大师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
史载,大师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论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
他的母亲曾告诉他,他将来会去往东土传经说法,但途中将历尽坎坷磨难。鸠摩罗什大师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法在中土流传,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图: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却勒塔格山南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是古龟兹国最大的寺院)
公元382年,前秦国君苻坚听闻大师威名,派骁骑将军吕光进兵龟兹,迎请鸠摩罗什。吕光得胜后,在返回途中得知苻坚兵败淝水,就在姑藏(现甘肃凉州)拥兵自立,建立后凉国。当时,鸠摩罗什大师只有三十出头,吕光见他如此年轻,便对大师百般侮辱。
为了能够把佛法传入中国,大师志愿坚定,忍辱负重,在长达十七年的被迫羁留中,潜心学习汉语,直至精通圆熟,为日后弘法传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公元401年,后秦新君姚兴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请鸠摩罗什大师进入长安,并拜为国师。这一年,大师已经五十八岁。
从此,鸠摩罗什大师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译经成就
鸠摩罗什大师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共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典,以及《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等论典,合计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他的译文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流传颇广;他所秉承的中观宗学说,也成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
佛教其他宗派,如天台宗等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其门下弟子,辩才无碍、智慧超绝者,如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昙影、慧严、慧观、僧碧、道常、道标被称为“什门十哲”。
唯舌不灰 印之明证
弘始十五年,鸠摩罗什大师自知大限将至,集徒众说:“我自知愚昧,只是滥充传译,但愿所译出的经典都能传之后世,到处流通。我现在于你们众人之前,发下愿言:我所译出的经典如不失佛意,在我肉身焚化后,舌头不会焦烂。”
农历八月二十日,伟大的鸠摩罗什大师圆寂,依照佛制荼毗。荼毗后骨碎如雪,舌头完好无损,状如莲花。是为大师开佛知见,传持佛心法印之明证!
上图:武威市鸠摩罗什寺内佛塔,供奉着罗什法师圆寂后的舌舍利,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舌舍利塔
另外《律相感通传》中也提到,道宣律师曾向天人陆玄畅询问有关罗什三藏翻译经典的问题——
余(道宣律师自称)问:什师一代所翻之经,至今若新,受持转盛何耶?畅答曰:其人聪明,善解大乘,以下诸人并皆俊艾,一代之宝也。绝后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译以悟达为先,得佛遗寄之意也。又从毘婆尸佛已来译经……自出经后,至今盛诵,无有替废,冥祥感降,历代弥新,以此证量深会圣旨……
依据这段问答可知,罗什三藏法师及其过去世,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宿世本愿,弘通佛法。(过去七佛以毘婆尸佛为首,以下分别为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本师释迦牟尼佛。)
遵照大师遗嘱,僧众们将他的舌舍利护送到凉州鸠摩罗什寺(今甘肃武威),建塔供奉。而这座世间唯一的舌舍利塔,至今仍高耸于天地之间。
上图:甘肃武威 罗什寺
鸠摩罗什大师舌舍利塔瑞相
鸠摩罗什大师一生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历尽磨难,为佛法在中国的广弘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向大师致以最崇高的礼敬!
顶礼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顶礼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顶礼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