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云何心一境性?
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
—— 《解深密经》
我们说到“心一境性”,修行能达到心一境性是不容易的,这样的人真的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因为风就是他自己,雨就是他自己,“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我们不要说心一境性了,地水火风空里面,呼吸还是属于最粗大的、带着我执的风。所以外道修行,往往会增加我执,佛教里修呢,是为了提升觉性、提升观照,观照提升了之后,当定现前的时候,这个呼吸的风就会变得细腻悠长,最后甚至能停掉。
当这个风停止或者接近停的时候,或者在减弱的过程当中,生命很神奇的,另外一种能量就启动了。这就是真正的风。这个风不属于呼吸的四大的风,它是微细四大的风(内在的气)。这个风一产生,人就跟天地万物的这个微细四大连成一体了。如果还能在里面进行调制、任运,最后就能达到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是一个总的结果,如果把它阶段化的话,可以地、水、火、风去分别修。《楞严经》第二卷就讲到了地水火风,“性空真地,性地真空”,“性空真水,性水真空”,这就是修行所证得的境界。
修行的境界不是文字上的东西,更不是我们拿来嘴皮上讲的,这是需要内证的。你看阿罗汉,他的心跟地水火风空任何一大都能一境。当他的心和水一境性的时候,他就可以入水定,整个房间里就是水;当他入空定的时候,别人就看不到他。这是有理论的,也是有修行的,是可以被证得,可以实践的。
为什么列子能御风?因为他对内在的风已经得自在了,所以对外在的风也能得自在,他就可以御风而游。为什么有的祖师可以踩着彩虹走路,可以乘着阳光飞行?因为他对内在的四大获得自在了,他外在显现的就是这种自在。这个不是求来的,这是修来的。
那我们至少要把自己的第六意识,用佛法规范化,先要修定,这样才能去寻找第七意识,才能触到它,甚至可以跟它同住在一起。你能跟第七意识同住吗?它像瀑流一样,你能跟这个瀑流平行吗?它本来就是你,你跟自己还平行不了,这就是没定力嘛,你有定力就可以跟它平行。
实际上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一会修,我执就会破掉。因为我执这个粗大的根就是第七意识,我执的根只要你能破掉,马上就会得受用。
此时的“无我”不代表没有我,是“假我”没有了,“法性的我”现前了。法我比这个粗大的人我就更细腻,更不容易觉察,所以进而还要破法性的我。你就这样进步、进步,就会在这个宇宙天地间更加地安稳。
世间根本没有这些学问的,佛陀的智慧,你就实践吧,你把聪明才智用在佛法上,一个夏、两个夏、三个夏、四个夏……功不唐捐,一年有一年的功德。
再聪明的人,也要老老实实地像愚夫愚妇这样去修行,死心塌地地、虔诚地学。愚夫愚妇不是因为愚,而是因为大智若愚。
佛法是需要积累的,功德是需要积累的,聚沙才能成塔。真正的心一境性是果,证果不容易,但是能趋向心一境性,能往这个方向上走就不错了。在我们修行人里面,心一境性是胜道沙门,是贤圣僧的境界,但是我们只要趋向这个,就属于近道的沙门了,也是众生的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