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七卷记述东宫制《述圣记》,玄奘大师居弘法院译经以及大慈恩寺建成,另造翻经院,迎请大师为寺上座,专务翻译,乃至前后讲译造像请营经塔,并答中印度摩诃菩提寺大德智光、慧天书等情形。
第七卷
78 贤士仰慕
译文:
观览完毕后返回东宫。这时僧俗欢喜欣悦,相互庆贺慰问,无不歌颂佛法再次兴旺发达,真是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盛事啊。当天,太宗敕令玄奘大师返回北阙。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夏四月,太宗驾幸翠微宫,太子和玄奘大师都陪同前往。政务之余,太宗常和玄奘大师谈经论道,请示因果报应的问题,也常问到西域先圣遗芳故迹。大师引经据典,详加讲述,太宗深信不疑,常常拉着玄奘大师的袖子叹道:“朕和法师相逢恨晚,没有能广兴佛事。”
太宗此行离京时,身体已稍感不适,但精神言谈丝毫没有影响。到了五月二十六日,又有点头痛,就留玄奘大师住在宫中。二十七日,太宗在含风殿驾崩。当时秘而不宣,直到回到京城才发丧,灵柩停放在太极殿。这一天,皇太子在太宗的灵柩旁即位,是为高宗,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徽。太宗驾崩,万民号啕痛哭,如同死了父母那样悲痛。
玄奘大师回到慈恩寺,从此以后专心从事译经的工作,不浪费片刻光阴。每日制定译经的课程,用笔在经本上做一标记,如果白天因事未能完成,也一定连夜继续做完。译到标记之处,方才停笔。每天译完经后,还要念经拜佛,直到三更才睡,然后五更便又起床,一边诵读梵文原典,一边用朱笔作眉批,准备天亮后翻译。每天斋饭后和黄昏时为寺众宣讲新译的经、论,以及为各州前来听讲的僧人等解答疑难问题。
玄奘大师还主持寺院事务,寺里的事情都要向他请示。又有宫中宦官奉命前来营造功德,先后抄写一切经十部,制作用珍宝装饰的夹纻佛像二百多尊,也都听从玄奘大师安排。寺内弟子一百多人日夜都来请示教诫,室外檐廊下常站满恭候谒见大师的人,大师全都一一回答指点,无所遗漏。尽管事务繁忙,大师仍应付自如,毫无迟滞。
空闲时还常为寺内的大德讲说西方圣贤的论义及各部的差异,还为他们讲述少年时在国内游学及游历西域诸国时的种种见闻,其间高谈阔论,兴致盎然,竟然不感到疲倦,精细敏锐,精力充沛,如此超越常人。王公大臣常来寺礼佛,玄奘大师也都招待应酬,耐心诱导,使他们都能虔诚皈依三宝。大家无不舍弃他们的骄傲奢侈,对大师肃然起敬,衷心赞扬。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春正月八日,瀛州(河北河间市)刺史贾敦赜(zé)、蒱(pú)州(山西永济市)刺史李道裕、谷州(河南渑池县)刺史杜正伦、恒州(河北正定县)刺史萧锐因等人,因朝觐聚集在京师,公事之余,一起到慈恩寺参拜玄奘大师,并请求授菩萨戒。玄奘大师为他们授完菩萨戒后,并为他们演说菩萨行法,劝勉他们事奉君主要尽忠,对待下属要慈爱。诸公很高兴,告辞而去。
第二天,他们都施舍净财,还修书派人来参见玄奘大师,感谢大师为他们授戒传法。信中说:
“听说:佛陀本不需要饮食,却依然接受了纯陀的最后供养;佛法本无所求,但维摩诘(净名)仍应允了善德长者的祈请。这都是为了彰显佛法的真谛永恒不变,开示凡夫与圣者本无差别。同时也是顺应众生根机而方便接引,借助外在事相来弘扬大道——供养者表现出尊重佛法的诚意,受供者则令其成就布施的功德。难道说他们心里有人我彼此的分别,贪图名利吗!
法师您往昔累世培植的深厚善根,并非仅历经三四五佛,而是久远修行;深悟诸法实相,通晓佛教十二部经典,独契真如妙理。为了彻悟佛法,您独自一人远涉圣迹,游历灵鹫山的净土,沐浴恒河的清流,深入法界真理,广访善知识。您收集佛陀涅槃百代之后的珍贵经文,探寻千载之前的玄宗奥旨。您如渡船桥梁,普济众生,不偏不倚;平等施予一切,无有先后分别。
我等智慧浅薄,未能彻悟“人空”与“法空”的真谛,仍被贪嗔痴所困,沉沦于三界轮回之中,如同春蚕吐丝般自我缠缚,又如井中水车转动般循环不息。虽然我们依循佛陀教法而生起信心,随顺因缘有所领悟,也虔诚顶礼皈依,受持经典中的四句偈颂,静居独处以为修行,厌离痛苦而追求永恒安乐。然而长久以来困于无明,难以理解佛教的真谛:未能领悟佛性就在自己身上,也不明白万法唯识的道理。我们的心仍有所执取,见解徘徊于“有”“无”两端,无法当下转“八邪”为“八正”,更做不到以世俗烦恼为佛道修行。这就像涉渡大海却找不到渡口,又如面对墙壁什么也看不见。
昨日趁着公事闲暇,有幸得以拜见您,承蒙慈悲引导,授予我等菩萨戒。您以殊胜难得的佛法开示,使我等发起无上的求道之心。一念顿破无边的迷障,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直至未来际。菩提的种子竟从尘劳烦恼中萌发,犹如火中绽放莲花,世间何物能比此更不可思议!
如今才真正明白:觉悟的本性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涅槃并不是离开生死,而是看透生死的本质,当下即解脱;真正的智慧超越“修行”与“不修行”的对立,不执着于“我在修行”的念头;所谓真正的觉悟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放下一切执取,回归本来的空性。
我等如此根器浅薄的人,竟有幸听闻至高无上的佛法,恭敬领受后反复思惟,心中充满无量的欢喜。然而布施的功德涵盖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中以法布施最为殊胜;世间最尊贵的有三种人,师长即居其一。您弘扬慈悲、利益众生,如同日月普照般自然无求;而我等仰承您的恩德,就像葵花向阳般心怀感念。古德如大士听闻佛法而勇于捐躯,这不是我等能企及的;但像善财童子初见文殊菩萨时虔诚供养那样,我等敢说或许可以。谨呈上微薄之物以表诚心,具体详见另外文疏。
祈愿法师慈光注照,体察我们的至诚之心,令这微薄的供养成为殊胜福田。无论您如何处置这份供养,都如同:一滴露水汇入大海,便与浩瀚的海洋同其深度;一粒微尘落于须弥山,便与巍峨的高山共其坚固。愿这份功德如大海般深远长流,遍满法界;似须弥山永恒不动,坚固不退。近日春寒犹重,祈愿您法体安康,六时吉祥;弘法利生无碍,广度有情。谨以此信表达心意,其余不再赘述。弟子贾敦赜等虔心敬呈。”
书中感激仰慕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由此可见当时朝廷显贵对玄奘大师的尊重与敬爱。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