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附善友,雾露中行
若有手执沉水香,及以麝香藿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本行经》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
——《大庄严论》
善友者,同志为友,而道德善于我者为善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沩山灵祐禅师警策
非善友者:如花,如称
非善友者,如花如称;有友如花,有友如称。
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佛说孛经抄》
四友非友像:
取异物、言佞、面爱、邪教
居士子!有四友非友像,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取异物,二为言佞,三为面爱,四为邪教。
颂其义曰:取异物之友,言美以顺耳,面谈为媚爱,邪教相危殆。斯以非友像,智者则不友,已识当远离,譬犹出涩道。取异物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贪取彼物、与少望多、为畏故习、为利故习。
颂其义曰:夫以取彼物,少与而多欲,畏习与利习,贪人友际然。斯以非友像,智者所不友,已识当远离,譬犹出涩道。言佞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宣人之私、自隐其私、面伪称善、退则兴诽。
颂其义曰:好行宣人私,有私而自隐,面从褒扬善,退则议其恶。斯以非友像,智者所不友,已识当远离,譬犹出涩道。面爱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说人往短、阴求来过、与之不宝、欲人有厄。
颂其义曰:为于不可为,不利造妄语,与而不为宝,愿人厄请已。斯以非友像,智者所不友,已识当远离,譬犹出涩道。邪教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以杀生之事劝化人,以盗窃、以淫邪、欺诈之事劝化人。
颂其义曰:杀生与盗窃,欺诈为妄语,趣向他人妇,以此劝立人。斯以非友像,智者所不友,已识当远离,譬犹出涩道。
——《佛说善生子经》
善友者:
多闻、哀愍、堪忍、无倦、
善词、寂静、德增、离退。
当知菩萨成就八支能为善友众相圆满。……二者多闻,觉慧成就;……四者哀愍,内具慈悲能舍自己现法乐住,精勤无怠饶益于他;……六者堪忍,于他轻笑调弄鄙言违拒等事,非爱言语种种恶行,皆悉能忍;七者无倦,其力充强能多思择,……言无謇涩心不疲厌;八者善词,语具圆满不坏法性言词辩了。
——《瑜伽师地论》
若善知识具足十种功德者,应堪亲近。何谓为十?……二者寂静,……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经富,……八者善说,九者悲深,十者离退。……寂静者,与定相应由内摄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减故。有勇者,利益他时不疲倦故。经富者,得多闻故。……善说者,不颠倒故。悲深者,绝希望故。离退者,于一切时恭敬说故。
——《大乘庄严经论·亲近品》
一乐怜愍,二聪明,三堪忍。三义若少一种,则非善友。若但怜愍不能聪明,譬如父母虽念子病不能救治。若但聪明无慈愍者,如怨家师不治他疾。若不能堪忍,则自行不足,怜愍聪明亦不成就故。
——《佛性论·辩相分第四中事能品》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