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不精勤,
生死长远无端绪,后悔无及
昼夜精勤意不迷误进前求道,如遭劫烧救护头燃,初中竟夜亦不废忘,是故说,以有是诸念,自身常建行也。若其不如是,终不得意行者,生死长远亦无端绪,解知泥洹已离三界过去未来现在,是故说,若其不如是,终不得意行也。
——《出曜经·惟念品》
离善知识故,不作善愿故,不行精进故,应得者不得故,应解者不解故,应证者不证故,痴如婴儿无所识别。
——《悲华经·大施品》
比丘!如来出现世间,甚为难值,人身难得,生正国中,亦复难遭,与善知识相遇,亦复如是,闻说法言,亦不可遇,法法相生,时时乃有。比丘当知,如来今日现在世间,得闻正法,诸根不缺,堪任闻其正法,今不慇勤,后悔无及。此是我之教诫。
——《增一阿含经·九众生居品》
自陷人形卑,懈怠不解慧者,自陷于生死不顾后世殃,虽遭佛世遭善知识与贤圣相遇,不肯受慧分别义趣,是故说曰,自陷人形卑,懈怠不解慧也。
——《出曜经·心意品》
师言:学当有善知识。昔有驴一头,其主恒令与马相随,饮食行来,常与马俱。马行百里,亦行百里,马行千里,亦行千里,衣毛呜呼,与马相似。后时与驴相随,饮食行来,与驴共侣,驴行百里,亦行百里,驴行千里,亦行千里,毛衣头躯,悉为似驴。呜呼唉痾,纯为是驴,遂至老死,不复作马。学者亦如是,随善知识,则日精进,精进者,得道驶。随恶知识,则日懈怠,懈怠者,是为长没也。
——《佛说譬喻经》
亲近善知识,
无放逸奉行,速证于涅槃
亲近善知识,所求无不成,恭敬受其教,无放逸奉行,速证于涅槃,离怖常安乐。
——《本事经·一法品》
若人勤精进,无利而不获,是故当昼夜,精勤不懈怠。山谷微流水,常流故决石,钻火不精进,徒劳而不获,是故当精进,如壮夫钻火。
——《佛所行赞·大般涅槃品》
亲近一切诸善知识,恭敬供养,心无懈怠,是为智业。
——《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
或此比丘求于诸根,习善知识,行随顺住止,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谓我见此比丘行无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为此比丘说行无放逸。
——《中阿含经卷·大品跋陀和利经》
以惭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精进故不掉、住律仪、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不乱心故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见、不著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贪、恚、痴,离贪、恚、痴故堪能断老、病、死。
——《杂阿含经》
是故,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应勤恭敬供养诸佛,摄受圆满殊胜善根,常求亲近真善知识恒无厌倦。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巧便行品》
大王!菩萨摩诃萨有般若故,近善知识。欢喜恭敬犹如佛想,以亲近故不得懈怠,灭一切恶诸不善法,生长善根。既灭烦恼,远离障法,即得身、口、意业清净。由清净故即生敬重,以敬重心修习空行,修空行故远离诸见,离诸见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见法界。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法界品》
复次,海意!有三种法增长大乘。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增修善根;二者、为善知识之所摄受不生疲懈;三者、建立大悲而无退转。此之三法增长大乘。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佛言:观世自在!有五种观法学此诸学。何等为五?所谓依诸波罗蜜说法、依菩萨藏初至心信,次有十种法行,如实修行闻、思、修慧智故;护诸菩提心故;亲近善知识故;不休息,修行一切诸善根故。观世自在!是名菩萨学诸学事应知。
——《深密解脱经·圣者观世自在菩萨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