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一颗“衣里明珠”,修行就是一步步地证明其存在

2025-07-27 06:00:00 发布: 人气:42
图片


Yue Ming Tian Xin  



从理论上来说,法身心地的本来相貌都是清净的。但是问题在哪里呢?在于无量劫来我们不知道这是清净的。


我们跟佛的区别就是:佛那个碗已经是干净的,装了很多宝——清净的功德;而我们起心动念造作了很多的罪业,我们在这个法身宝藏的碗里面装了很多脏东西,以至于我们看不到这个碗底是什么颜色,也不知道这个碗的容量有多大。


那我们把脏的清洗掉、把业障净化掉,功德慢慢越来越多,就也能看到我们的这个“净心地”的本来相貌了。当我们的这个“净心地”越来越有一点相貌了的时候,这就叫“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



图片

▲北宋·番王礼佛图




请问这个法身为什么叫“证”,而不叫“创造”呢?


因为法身本来就有的,当你去掉一分障碍,破一分无明黑暗的时候,你就看到了法身的一分本然的清净性就在那里。


所以法身要修吗?法身是不需要修的。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的法身跟佛的法身一样,只是从业报上来说是不同的。佛是清净的业报,我们是染污的业报。


修行是越修到后来越是无为。就像六祖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六祖大师他有资格说这个话了,他修什么呢?修到后来就是“稽首本然净心地”。而我们呢?我们光是名字上这么念这几个字,你的本然是什么然?我们是不知所以然。



图片



因此,还是有法可修、有业可忏、有福可积的。最后当你证悟到“真”的时候,才发现“不增不减”,这时你也不能告诉别人你是有为还是无为。从净化罪业上是有为,积累资粮上是有为,但是证法身上是无为。


所以入定的时候可以一尘不染,入定的时候你要入这个究竟的、不垢不净的、一点也不能增加、不能减少、乃至也没有什么凡和圣对立的“本然净心地”。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相关文章
· 怎样亲觐到文殊菩萨的智慧之光
· 怎样让自己的心灵世界更干净、更广大?
· 不管怎么样的境界都不改初志,那佛才能帮得到你
· 修行人要保持道心
· 这是成佛之路的精华
· 人人喜欢的慈悲喜舍,你也可以有
· 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 成长生命,要相信天地间的大逻辑
· 佛门中趋吉避凶的智慧
· 成道需要大因缘
· 祂的只言片语,都是生命精力的灌输
· 那些不是命中注定的好运,是来自圣者的悲心
· 功德有深有浅,福报有厚有薄
· 将心比心,是生命的进步
· 修行不能急,放松一点,保持欢喜心
· 四大轻安,容易入定
· 和平,是佛教的基因
· 无论哪个修行人,都不能不积累资粮
· 为什么菩萨在人间并不孤独?
· 今天精进,今天的福报功德就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