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佛的人,从迷到觉,心的成长都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是“出离心、菩提心、清净心”,这也是文殊菩萨传给我们修行的三个要诀:
1
了知苦,生出离心
生命经历越丰富,对生命体验越深刻的人,越容易生起出离心。
出离心就是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不执著它。
一个弟子虔诚的向师父请教最殊胜的法,师父告诉他:“你会死的,我也会死的”,这就是最殊胜的法,就是最大的加持。
一个对苦、无常没有深入修习的人,没有对轮回产生厌离心、恐怖心,就不会有出离心。那你想去极乐世界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你根本没有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那你念的“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假的,厌离心、出离心生不起来,没有“苦、空、无常”这种坚固的“见”,就仍是六道轮回里的一颗种子。
苦的法要多去研习,真正对这个世界的苦生起一个认知,用苦来对治我们每一个习气。
具备了出离心,那你也如莲花一般,在红尘的淤泥中茁壮的成长。
没有出离心,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不可能有看破世间犹如梦幻的智慧,更不会对世间的颠倒迷惑众生生起猛烈的悲心。
没有出离心,剃了头也不是出家,有了出离心,为了圆满人生的缘分,在生活中历境炼心,在人群中,你的行持和状态也如出家人。
2
报亲恩,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的标志。这是每个修行人都要完成的,又是难得易失的一种高贵的心。
菩提心就是发明心地,成佛的心。
行菩萨道,是因为往昔中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是多么的慈爱,生生世世的父母亲都是这样,但现在他们在哪?因为多造不善业,少造善业的缘故,他们多数都在三恶道。
一个佛弟子发起,用佛法利益四生六道所有众生,替天边无边无际的众生修行的心,度一切如母有情得究竟离苦得乐,就叫菩提心。
观一切的众生为父母,要对一切如母的有情生起大悲,誓度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乃至究竟圆满成佛,这叫俗谛的菩提心,这还是有为的,是菩提心的最低层次,是从我们主观意识里来的,不是我们修证到的。
最高层次叫胜义谛的菩提心,胜义谛的菩提心就是已经修证到一切众生是同体的,当体证到胜义谛菩提心的时候,就能真正帮助所有有缘众生。
怎样检验自己是否生起了菩提心?
当你把在无间地狱受不可形容的、极苦的众生看做是自己的妈妈,你有这样的感觉了,就有菩提心了。
菩提心是需要培养和保护的,每日清晨,我们可以如此发愿:我将学习佛菩萨的心和行为,毫不例外地对每个生命直接或间接地奉献自己所有的快乐和帮助,并以自身来取代一切众生的伤痛。
请你相信,这短短的祈愿会给世界带来慈悲的正能量!
3
破我执,生清净心
无论是小乘道追求自己出离,还是大乘追求救众生出离,都不能够离开般若空性的清净见。
如果“我”是一个人格表述,那“无我”则是一种法的概念。在法里来说,是彻底无我的。因为任何人向内观察都可以知道:“我”的本质,是由空性而构成。所以这个法里也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
所谓众生者,也只不过是诸法空性之一,所以还是要安住在这样的一个空性里去自利利他。
这就是空性正见。
一旦执着,一旦缺乏了空性的见之后,我们就会增长我执,又会变成轮回的因了。而空性正见里,不会再产生我执,傲慢,有所得想。这种空性越周遍,我们成佛的菩提资粮就越来越多,而且不会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