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传84|御制碑文

2025-04-27 00:01:00 发布: 人气:19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提要:


第八卷记述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玄奘大师与吕才对定因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高宗令大臣于志宁等赞助译事,并制大慈恩寺碑文。




图片



第八卷

84  御制碑文




原文(向上滑动阅览)


显庆元年春正月景寅,皇太子忠自以非嫡,不敢久处元良,乃慕太伯之规,陈表累让。大帝从之,封忠为梁王,赐物一万段、甲第一区。即以其月,册代王弘为皇太子。


戊子,就大慈恩寺为皇太子设五千僧斋,人施帛三段,敕遣朝臣行香。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府因参法师,遂问曰:“翻经固法门之美,未审更有何事可以光扬?又不知古来翻译仪式如何?”


法师报曰:


法藏冲奥,通演实难,然则内阐住持由乎释种,外护建立属在帝王。所以泛海之舟能驰千里,依松之葛遂竦(sǒng)万寻,附托胜缘,方能广益。今汉、魏遥远,未可详论。且陈符、姚以来翻宣经论。除僧之外,君臣赞助者,符坚时昙摩难提译经,黄门侍郎赵整执笔;姚兴时鸠摩罗什译经,姚主及安城侯姚嵩执笔;后魏菩提留支译经,侍中崔光执笔及制经序。齐、梁、周、隋并皆如是。贞观初波颇罗那译经,敕左仆射房玄龄、赵郡王李孝恭、太子詹事杜正伦、太府卿萧璟等监阅详缉。今独无此。


又慈恩寺,圣上为文德圣皇后营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未得建碑传芳示后,显扬之极莫过于此。公等能为致言,则斯美可至。


二公许诺而去。明日因朝,遂为法师陈奏,天皇皆可之。


壬辰,光禄大夫中书令兼捡挍太子詹事监修国史柱国固安县开国公崔殷礼宣敕曰:


大慈恩寺僧玄奘所翻经、论,既新翻译,文义须精,宜令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兼捡挍吏部尚书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守黄门侍郎兼捡挍太子左庶子汾阴县开国男薛元超、守中书侍郎兼捡挍右庶子广平县开国男李义府、中书侍郎杜正伦等,时为看阅,有不稳便处,即随事润色。若须学士,任量追三两人。


罢朝后,敕遣内给事王君德来报法师,云:“师须官人助翻经者,已处分于志宁等令往,其碑文朕望自作,不知称师意不?且令相报。”


法师既奉纶旨,允慰宿心,当对使人悲喜,不觉泪流襟袖。


翌日,法师自率徒众等诣朝堂奉表陈谢(表文失)。


二月,有尼宝乘者,高祖太武皇帝之婕妤(jié yú)、隋襄州总管临河公薛道衡之女也,德芬彤管,美擅椒闱。父既学业见称,女亦不亏家训。妙通经史,兼善文才。大帝幼时,从其受学,嗣位之后,以师傅旧恩,封河东郡夫人,礼敬甚重。夫人情慕出家,帝从其志,为禁中别造鹤林寺而处之,并建碑述德。又度侍者数十人,并四事公给,将进具戒。


至二月十日,敕迎法师并将大德九人,各一侍者,赴鹤林寺,为河东郡夫人薛尼受戒。又敕庄挍宝车十乘、音声车十乘,待于景曜门内,先将马就寺迎接入城门已,方乃登车发引,大德居前,音声从后。是时春之仲月,景物妍华,柳翠桃红,松青雾碧,锦轩紫盖交映其间,飘飘然犹给园之众适王城矣。既到,安置别馆,设坛席,为宝乘等五十余人受戒,唯法师一人为阇梨,诸德为证而已。三日方了。受戒已,复命巧工吴智敏图十师形,留之供养。


鹤林寺侧先有德业寺,尼众数百,又奏请法师受菩萨戒,于是复往德业。事讫辞还,施隆重,敕遣内给事王君德将手力执花盖引送,衢路观者极生善焉。鹤林后改为隆国寺焉。


无几,御制碑文成,敕遣太尉公长孙无忌,以碑宣示群公。其词曰:


朕闻乾坤缔构之初,品物权舆之始,莫不载形后土,藉覆穹苍。然则二曜辉天,靡测盈虚之象。四溟纪地,岂究波澜之极。况乎法门冲寂,现生不灭之前,圣教牢笼,示有无形之外。故以道光尘劫,化洽含灵者矣。缅惟王宫发迹,莲披起步之花,神沼腾光,树曲空低之干,演德音于鹿苑,会多士于龙宫,福已罪之群生,兴将灭之人代,能使下愚挹道,骨碎寒林之野;上哲钦风,魂沉雪山之偈,丝流法雨,清火宅而辞炎;轮升慧日,皎重昏而归昼。朕逖(tì)览缃史,详观道艺,福崇永劫者,其唯释教欤!


文德皇太后,凭柯琼树,疏派璇源,德照途山,道光妫汭(guī ruì),流芬彤管,彰懿则于八纮;垂训紫宫,扇徽猷于万古。遽而阴精掩月,永戢贞辉,坤维绝纽,长沦茂迹。抚奁(lián)镜而增感,望陟屺(zhì qǐ)而何追。昔仲由兴叹于千钟,虞丘致哀于三失。朕之罔极实有切于终身,故载怀兴葺(qì),创兹金地。却背邠(bīn)郊,点千庄之树锦,前临终岳,吐百仞之峰莲,左面八川,水皎池而分镜,右邻九达,羽飞盖而连云,抑天府之奥区,信上京之胜地。尔其雕轩架迥,绮阁凌虚,丹空晓乌,焕日宫而泛彩,素天初兔,鉴月殿而澄辉。薰径秋兰,疏庭佩紫,芳岩冬桂,密户丛丹。灯皎繁花,焰转烟心之鹤;幡标迥(jiǒng)刹,彩萦天外之虹。飞陛参差,含文露而栖玉;轻帘舒卷,网靥宿而编珠。霞班低岫(xiù)之红,池泛漠烟之翠,鸣佩与宵钟合韵,和风共晨梵分音。岂直香积天宫,远惭轮奂,阆风仙阙,遥愧雕华而已哉!


有玄奘大师者,寔真如之冠冕也。器宇凝邃,若清风之肃长松;缛(rù)思繁蔚,如绮霞之辉迥汉。腾今照古之智,挺自生知;蕴寂怀真之诚,发乎髫龀(tiáo chèn)。孤标一代,迈生、远以照前;迥秀千龄,架澄、什而光后。以为淳风替古,浇俗移今,悲巨夜之长昏,痛微言之永翳(yì),遂乃投迹异域,广餐秘教,乘杯云汉之外,振锡烟霞之表。滔天巨海,侵惊浪而羁游;亘地严霜,犯凄气而独逝。平郊散绪,衣单雪岭之风;旷野低轮,肌弊流沙之日。遐征月路,影对宵而暂双;远迈危峰,形临朝而永只。迹穷智境,探赜(zé)至真,心罄玄津,研几秘术。通昔贤之所不逮,悟先典之所未闻。遂得金牒东流,续将断之教;宝偈西从,补已缺之文。于时乃眷灵基,栖心此地。弘宣奥旨,叶重翠于祇林;远辟幽关,波再清于定水。


朕所以虔诚八正,肃志双林,庶延景福,式资冥助。奉愿皇太后逍遥六度,神游丹阙之前;偃息四洲,魂升紫极之境。悲夫!玉烛易往,促四序于炎凉;金箭难留,驰六龙于晷漏。恐波迁树在,夷溟海于桑田;地是势非,沦高峰为幽谷。于是敬刊贞石,式旌真境。其铭曰:


三光昭象,万品流形,

人途超忽,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浇俗潜生,

爱波滔识,业雾昏情。

猗欤调御,迦维腾迹,

妙道乘幽,玄源控寂。

鹫峰遐峙,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慈云吐液。

眷言圣教,载想德音,

义崇往劫,道冠来今。

腾神九域,晦迹双林,

汉梦如在,周星遽(jù)沉。

悲缠奁(lián)镜,哀深栋宇,

濯(zhuó)龙潜润,椒风韬绪。

霜露朝侵,风枝夕举,

云车一驾,悠哉万古。

乃兴轮奂,寔(shí)构雕华,

紫栋留月,红梁藻霞。

云窗散叶,风沼翻花,

盖低凤偃,桥侧虹斜。

爰有慧命,英器灵冲,

孤标千载,独步三空。

给园味道,雪岭餐风,

智灯再朗,真筌重崇。

四运流速,六龙驰骛,

巨夜销氛,幽关启曙。

茂德垂范,徽尘表誉,

勒美披文,遐年永着。


三月丁亥,群公等奉圣制,咸诣朝堂上表陈谢曰:


跪发天华,觏(gòu)河宗之奇宝;虔开秘篆,聆云英之丽曲。包万叶之鸿规,笼千祀之殊观,相趋庆抃,莫知所限。窃以慧日西照,朗巨夜而开冥;法流东徙,洽陈荄(gāi)而挺秀。无方之化不一,应物之理同归,历代迄兹,咸崇斯典。


伏惟陛下垂衣截海,作镜中区,锡类之道弥光,出要之津尤重,开给园于胜境,延称首以闲居,地穷轮奂,人标龙象。重兹天藻,以坳堂之量揣灵鳌之峻壑,蜉蝣之情议仙骥之遐寿。式歌且舞,咸诵在心,循览周遍,不胜欣跃。




译文:


显庆元年正月一日,皇太子李忠认为自己不是武皇后所生,不敢久居其位,于是追慕吴太伯让位的先例,屡次上表要求让出太子之位。高宗依从了他,改封为梁王,赏赐绢帛一万段,上等宅第一所。当月,册封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二十三日,在大慈恩寺为皇太子李弘斋僧五千人,并为每人供养布帛三段,又敕令朝臣到寺中进香。当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府借此机会参谒玄奘大师,并问道:“译经固然是佛门的盛事,不知道还可做什么事情来弘扬佛教?又不知道古来翻译仪式是怎样的?”


玄奘大师回答道:


“佛法弘扬、经典翻译的事业,想要广泛传播并取得成效,实属不易。其中,佛法的内在阐释和传承依靠僧侣,而外在的护持与推广则依赖帝王和朝廷的支持。就像泛海的舟船,唯有借助风力才能远航千里;又如攀附松树的葛藤,只有依托高大的树干才能直上云霄。唯有仰仗殊胜的因缘,佛法才能广利众生。


如今,汉代、魏朝年代久远,难以详细考证。仅以后秦(姚兴)以来的译经事业为例,除高僧主持外,君臣亦多有襄助:苻坚时期昙摩难提翻译佛经,由黄门侍郎赵整执笔记录;姚兴时期鸠摩罗什译经,君主姚兴及安城侯姚嵩亲自执笔;北魏时期菩提流支译经,侍中崔光负责笔录并撰写经序。北齐、梁朝、北周、隋朝均沿袭这一传统,君臣共同参与译经事业。


唐贞观初年,波颇罗那翻译佛经,唐太宗敕令左仆射房玄龄、赵郡王李孝恭、太子詹事杜正伦、太府卿萧璟等重臣监阅、校订。然而,如今(指唐高宗时期)却唯独缺少这样的朝廷支持。


此外,大慈恩寺是圣上为文德圣皇后营建的,其宏伟壮丽、精妙绝伦,古今未有能与之相比的。然而,至今尚未立碑以传扬其功德、昭示后世。要知道,彰显圣德、流芳百世,没有比立碑颂德更重要的了。诸位若能向圣上进言促成此事,那么这一盛举便可实现。”


两人许诺而去。第二天上朝时,就为玄奘大师陈奏,高宗悉数采纳。


二十七日,光禄大夫中书令兼检校太子詹事监修国史柱国固安县开国公崔敦礼宣布敕令道:


“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新译的佛经与论典,因是刚刚翻译完成,其文辞义理必须精确严谨,因此,委派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汾阴县开国男薛元超、守中书侍郎兼检校右庶子广平县开国男李义府、中书侍郎杜正伦等人负责审阅校订,若发现文义不够妥帖之处,可随时加以润色修改。如审阅过程中需要增派学士协助,可酌情增补两三人。”


(皇帝)退朝后,敕令内给事(宦官官职)王君德前来前来告知玄奘大师:“法师如果需要朝廷官员协助翻译佛经,朕已安排于志宁等人前去。至于慈恩寺碑文,朕打算亲自撰写,不知法师意下如何?特此告知,望法师知悉。”


玄奘大师接到圣旨,得偿夙愿,对着使者悲喜交集,不觉泪水沾湿襟袖。第二天,玄奘大师率领徒众到朝堂上表陈谢。


二月,有一位法号宝乘的比丘尼,原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的婕妤,也是隋朝襄州总管、临河公薛道衡的女儿。她德行高尚,才华出众。父亲薛道衡以学问闻名,她亦承袭家学,精通经史,兼擅文采。当今皇帝(唐高宗)幼年时曾随她学习,即位后念及师恩,封她为河东郡夫人,礼遇极厚。夫人一心向往出家,皇帝遵从她的意愿,在宫中特建鹤林寺供其修行,并立碑记述其德行。又为她剃度侍从数十人,且由朝廷供给“四事”(衣、食、卧具、医药),准备为她们授具足戒。


至二月十日,皇帝下诏请玄奘大师率九位高僧(各带一名侍者)赴鹤林寺,为河东郡夫人薛尼(宝乘)授戒。又命人备十辆宝车、十辆乐车,于景曜门内等候。大师一行先乘马至寺,入城门后改乘车驾,高僧在前,乐仪随后。当时正值仲春,风光旖旎——柳色青翠,桃花灼灼,松柏凝碧,薄雾如纱,车队华盖与春色交相辉映,恍如祇园圣众降临王城。


抵达后,众人于别馆设戒坛,为宝乘等五十余人授戒,唯玄奘担任戒和尚,其余高僧仅作见证。仪式历时三日方毕。戒事完成后,皇帝又命巧匠吴智敏绘制十位法师画像,留存寺中供养。


鹤林寺旁原本有一座德业寺,寺中住有数百位比丘尼。她们上奏请求玄奘大师为她们传授菩萨戒,于是大师又前往德业寺主持戒会。仪式结束后,玄奘告辞返回,众尼供养丰厚。皇帝特派内给事王君德率随从手持华盖护送玄奘大师,沿途百姓围观,无不心生敬仰。后来,鹤林寺更名为隆国寺。


不久,高宗御制碑文写成,敕令太尉长孙无忌将碑文宣示群臣。碑文说:


“朕听闻:天地初开、万物始生之时,一切有形之物皆依托大地承载,仰赖苍穹覆盖。然而,即便是日月照耀天空,人也难以测度其阴晴圆缺的变化;四海囊括大地,又岂能穷尽波涛的边际?更何况佛法玄奥寂寥,显现于不生不灭的亘古之前;圣教广大无边,超脱于有形与无形的界限之外。因此,佛光普照尘世劫波,教化润泽一切生灵。


遥想当年,佛陀从王宫启程修行,步步生莲,天降祥瑞;在尼连禅河畔顿悟时,连树木也低垂枝干以示敬仰。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于龙宫汇聚众圣讲经,为罪苦众生广种福田,振兴将衰的世道。佛法甚至能使愚昧之人感悟大道,甘愿在寒林(弃尸之地)碎骨求法;慧根深厚者仰慕佛德,宁于雪山(苦修之地)舍命持偈。


佛法如丝雨流淌,涤净火宅(喻烦恼世间)的炽热;智慧如旭日升空,驱散长夜的黑暗,重现光明。朕遍阅史册,详察诸家学说,若要寻求福泽永世、超脱劫难的真理,唯有佛教啊!


文德皇太后(长孙皇后),如同玉树琼枝般高洁,其德行如昆仑山上的明光,如妫汭水畔的辉耀(喻舜帝二妃之德)。她的美名载于史册,为天下树立典范;她的教诲回荡宫闱,令万世仰慕风范。然而,明月忽被阴云遮蔽(喻皇后逝世),贞辉永逝;大地失去维系,芳踪长湮。朕抚镜睹物而悲恸,望山思亲却无及。昔日,子路因未能厚养父母而悲叹,虞丘子因三失孝道而哀悔。朕的丧亲之痛,更甚终身之憾,故决意兴建寺宇(慈恩寺),以寄追思。


此寺背靠邠(bīn)州之郊(长安西北),如千村锦绣点缀;面朝终南,似莲峰吐纳云霄;左绕八水(关中八河),湖池如明镜映天;右通九衢(大道),车盖如云霞飞动。这真是天府奥区,长安的胜地啊!


只见大慈恩寺,雕刻的栏杆高高架起,华美的楼阁凌驾云端;早晨的太阳焕发七彩光芒,映红天空;初升的明月散发清光,玉兔澄澈楼台。疏阔的庭院秋兰飘香,密闭的门户冬桂芬芳,万紫千红,岫岩幽径。鹤形灯发出光焰,灯火辉映着似锦的繁花;幢幡高高飘扬在佛刹顶上,萦绕着天边的彩虹。通往高处的台阶错落有致,上面刻着明显的纹理;轻便的帘子时卷时舒,里面住着得道的高僧。红霞萦绕低处的峰峦,翠池泛起淡淡的云烟;佩玉和晚钟音律交响,风声与晨梵分音和鸣。此寺之庄严,岂是香积佛国所能比拟?纵是阆风仙宫,亦难及其华美!


玄奘法师,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顶尖人物。他的气度深邃庄重,如清风拂过苍松般肃穆;才思繁茂华美,似云霞映照银河般璀璨。他那贯通古今的智慧,仿佛与生俱来;蕴含寂灭真谛的诚心,早在童年便已显现。他的成就超越前人,连竺道生、慧远这样的高僧都比不上;他的光芒照耀千年,让鸠摩罗什这样的翻译大师都黯然失色。


他看到现在世风日下,佛法真谛渐渐被埋没,他决心西行取经。一路上跨过惊涛骇浪的大海,走过冰天雪地的荒原,顶着暴风雪翻越雪山,冒着酷暑穿越沙漠,常常一个人孤独前行,只有月亮相伴。


他遍访圣地,穷究佛理,解开了无数前人未解之谜,寻回了诸多失传经典。最终将珍贵的佛教典籍带回中土,使中断的法脉得以延续。如今他在慈恩寺潜心译经,弘传正法。


朕怀着虔诚之心皈依佛法,在佛陀圣地肃穆祈愿,希望能延续这份福泽,以此功德回向皇太后(长孙皇后)。愿皇太后能自在修行于六度,神魂遨游于仙宫;安住佛国四洲(佛经四大部洲),灵魄升华至紫微天境。可叹啊!时光如烛火易逝,四季寒暑匆匆流转;光阴似金箭难留,日月如六龙飞驰。朕唯恐沧海桑田,寺院湮没;高山夷为深谷,圣迹无存。因此恭敬地镌刻此碑,以彰显这方净土。铭文曰:


三光昭象,万品流形,

人途超忽,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浇俗潜生,

爱波滔识,业雾昏情。

猗欤调御,迦维腾迹,

妙道乘幽,玄源控寂。

鹫峰遐峙,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慈云吐液。

眷言圣教,载想德音,

义崇往劫,道冠来今。

腾神九域,晦迹双林,

汉梦如在,周星遽(jù)沉。

悲缠奁(lián)镜,哀深栋宇,

濯(zhuó)龙潜润,椒风韬绪。

霜露朝侵,风枝夕举,

云车一驾,悠哉万古。

乃兴轮奂,寔(shí)构雕华,

紫栋留月,红梁藻霞。

云窗散叶,风沼翻花,

盖低凤偃,桥侧虹斜。

爰有慧命,英器灵冲,

孤标千载,独步三空。

给园味道,雪岭餐风,

智灯再朗,真筌重崇。

四运流速,六龙驰骛,

巨夜销氛,幽关启曙。

茂德垂范,徽尘表誉,

勒美披文,遐年永着。”


三月二十三日,群臣等接到御制碑文,都到朝堂上表致谢,说道:


“佛光普照之时,犹如天降宝华,得见河宗珍藏的奇珍异宝;虔诚开启经卷,恰似聆听云中仙子奏响的仙乐。佛法包罗万象的宏伟规制,跨越千年岁月的殊胜景象,令众生欢欣鼓舞,其功德无量难以估量。臣等以为:佛法如旭日西来,智慧之光朗照漫漫长夜,消除幽冥黑暗;法脉东渐中土,滋养枯苗重焕生机。佛法教化不拘一格,随缘应化的真谛却始终如一。自古至今,历代都崇敬佛典。


陛下您统御四海,如明镜高悬普照天下。您弘扬孝道的美德日益彰显,尤其重视佛法的弘扬。在这殊胜之地兴建佛寺,延请高僧大德在此清修。寺院建筑宏伟壮丽,住持皆是龙象之才。


臣才疏学浅,犹如以小水坑的器量,去揣测灵鳌的深谷;以蜉蝣的情思,来谈论仙鹤的长寿。臣等平素不了解佛教,今庆幸得见陛下御制碑文,不禁欢欣鼓舞,反复拜读,内心充满无限喜悦。”







图片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图片
图片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



图片





相关文章
· 玄奘大师传79|营造佛塔
· 菩提心化三千界,生活禅开八万门 | 纪念禅门巨匠净慧长老
· 玄奘大师传78|贤士仰慕
· 玄奘大师传77|大慈恩寺
· 玄奘大师传76|金刚般若
· 玄奘大师传75|菩萨藏经
· 玄奘大师传72|御笔作序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纪念日 | 立雪断臂 安心开悟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圆寂日
· 中国禅宗第一人|今天,纪念慧可大师圆寂1432年
· 今天,恭迎准提菩萨圣诞〡守护众生,成满诸愿,内附修持视频
· 玄奘大师传71|逼劝归俗
· 念佛出光励会众  所说当作佛说看 || 纪念莲宗二祖
· 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纪念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 禅道长老圆寂纪念日 | 虚老嫡传,肉身成就
· 一声佛号一光明 |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百年菩提,誉满天下|纪念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十三周年
· 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纪念日|百年禅心,慧灯长明
· 佛法是我们回家的路 | 本焕长老圆寂十三载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