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七月,佛教称为“地藏月”。
我们一起发广大菩提心
念诵《地藏经》、学习《地藏经》,
以此回报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的恩德。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01
僧宝是人间的福田,
是众生恭敬的对境。
FORIQINGLIANG
“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清净莲华目如来的法中,又是讲像法。距离圣贤的时代远了,很多人开始造恶业了。佛陀在这里也是告诉我们,出家人的重要性。出家人放下万缘,身心清净,他们就是世间智慧财富的创造者。
这里的罗汉属于已修道证果的出家人,他在人间走动,为人间做福田,为众生制造解脱的因缘。罗汉入定,可以三天不吃,七天不吃,一年不吃都可以的。但是如果他一直不吃,就没法跟众生结缘。所以佛陀不准他们入定,嘱咐他们一边修道,一边福惠众生,以吃饭为因缘来托钵行化。
现在佛教里还有供千僧斋的习惯,也是因为佛陀曾经许诺:未来不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发心供千僧,里面肯定有一个真正的阿罗汉。但同时佛也说了,你供养五百个阿罗汉的功德,不如次第供养凡夫僧。当你以清净的平等心,把每一位出家人当作圣贤看待,说明你的心已经到位。否则,你还在里面挑挑拣拣,就算你挑到五百个纯粹的阿罗汉,还是不如你以平等的、清净的、普皆恭敬的心供养每一个凡夫僧的功德。
佛是讲道理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是可以听明白的。所以,哪怕是一个刚刚剃度的凡夫僧,他都是我们的福田,都应当如是供养他。因为什么?虽然他自己刚刚出家,但他穿的是如来的衣服,所以就有一句话叫“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代表的就是佛的形象,佛来我们娑婆世界现的也是出家人的形象。
佛在《地藏十轮经》里也讲到,哪怕是看到冒充的,心里明明知道是骗子,我们也要恭敬,但要敬而远之,善加保护自己。你敬的是他身上的那一身“如来衣”,你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三世一切诸佛,皆现声闻相,见到僧人的形象,就要当成佛来观想。当你这样观想,就像装上了“软件”一样,马上会有十种大功德下载到你的“机器”里。
上座部佛教不管他们有没有大乘经典,他们穿着的袈裟,经过两千多年,仍然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时一模一样的,并且依然过着佛陀在世时的生活。一看到他们,仿佛时光穿越,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依然在我们身边。只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礼敬,所以,我有时不敢讲“小乘”,而说“上座部”,因为“小”字容易让人心生轻慢的感觉。
恭敬僧宝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己家里也要发愿培养一两个僧宝。圣贤能到你家里投胎,做父母的是要修行的。摩耶夫人具足三十六种女德,你至少也要有十六种女德,圣贤有可能才到你家投胎。所以,我们现在给大家种下这个善根的种子:圣贤到你家投胎。甚至我们要发愿:以后有机会,专门到寺庙短期出家,一个礼拜、一个月、三个月,剃掉头发,穿上袈裟。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家的,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出家守戒即发出离心、广大菩提心。国家宗教政策有规定的:四肢齐全,心智清楚,六根不缺。所以,佛教三乘教法的传统都是人中最聪明的才能出家,现在上座部国家还是这样。
现在是末法时代了,也越来越不一样了。我们看到所有这些未法的衰象,也要忏悔自己,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又没有人下请帖请我们来,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招感而来的。这一切衰相背后的原因,间接或者直接都有我的一份。
如舜帝所言:“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舜帝就是一位菩萨,我们学佛明白道理之后,也要有这样的心念。
FORIQINGLIANG
02
光目女母因杀生的恶业堕入恶趣
FORIQINGLIANG
光目女还是有福报,能遇到真正的人间福田,能至诚地进行供养。供养出家人,得所求如愿报,你只要发了善愿,皆得成就。所以,阿罗汉马上就问她:“欲愿何等?”光目女的心愿是想知道母亲去世之后落到了哪一道?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噉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 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第一个故事里面,地藏菩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当时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代,佛法仍在世间,但她出生在外道家庭,父母充满邪见,轻毁三宝,她以各种善巧方便仍无法回转,所以母亲一去世立即堕入地狱。
而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讲到光目女妈妈的邪见,却特别讲到了她杀生。邪知邪见是第一大罪业,杀生是第二大罪业。
杀生的罪业特别重。我们是人,对于一些弱小的生命,它们已经被自己的恶业所束缚,已经那么苦了,我们可以怜悯它、慈悲它、救它,又怎么忍心为饱口腹,痛下杀手?更何况从生命本质上而言,众生平等,你的肉是地水火风,它的肉也是地水火风,组成完全一样。杀生害命,恣情食啖,说得严重一点,这就是一种泯灭良知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所以,所有恶业当中,除邪知邪见之外,杀生的恶业也很重。我们过去不懂佛法的时候,也有杀生吃肉,还专挑有鱼子的母鱼。学佛之后反过来了,放生也专门买有鱼子的母鱼,救一条母鱼等于救了很多的鱼,功德大。同样一个人,学佛前后判若两人。学佛之前无恶不造,造起来还是很高兴,还专拣恶业最重的做。学佛之后,戒恶修善,专拣善最大的修。
释迦牟尼佛不作国王,而作教育工作者,这个选择太重要了。作国王,只能利益当时的人民,作教育者就能普及万方。佛教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智慧是没有国界的。
《地藏经》讲记 · 连载二十四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