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记(二十五) | 光目女救母(下)

2024-08-31 21:30:00 发布: 人气:27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七月,佛教称为“地藏月”。

我们一起发广大菩提心

念诵《地藏经》、学习《地藏经》,

以此回报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的恩德。



图片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地藏经》讲记连载二十五

传喜法师讲释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下滑动阅读

阎浮众生业缘品第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象。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皈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牲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光目女依教奉行,

  业障消除,光明现前。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至诚。念清净莲花目如来。兼塑画形象。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母: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在这里,阿罗汉就告诉她方法了。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借钱不借路”。借点钱给你可以,赚钱的方法不会告诉你。而圣贤则是直接告诉你方法,你如果能够信受奉行,就能站起来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我们看《西游记》常常有这样的疑惑: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个跟头就翻到印度呢?正是因为唐僧这种为了正确的志向、宁舍生命的精神很可贵,这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向上的动力,所以他才被鲁迅称为“民族的脊梁”。


佛菩萨告诉了我们方法,也要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出来。而且,在这个戒恶修善、次第修学的过程当中,地藏菩萨还会来给我们作证明。所以经典一开始就说:“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图片


闻思教法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说了:“我念佛就行了。”佛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一个难信的法门。如果没有信,念佛是不能到极乐世界的。信从哪里来?从闻思里来。


智慧的信,才能去极乐世界,主观的信,没有智慧的信,就叫迷信。佛教是智信,是觉悟的信,迷信的信与佛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有广作闻思,遣除疑惑,才能生起智慧的信,才能相应于极乐世界。


我们前面学习的七圣财,第一个就是信财,信财从哪里来?从多闻财里生出来的。我们现在学习了《地藏经》,以后再读《地藏经》,感受就不一样了。



图片



所以,这个阿罗汉就教光目女,“至诚念清净莲花目如来。”而且,我们有了智慧之后,要“兼塑画形像”,虽然我们的这个体性是“稽首本然净心地”,但是这个“净心地”里要“无尽佛藏大慈尊”,要给它装藏的。用什么装藏呢?就是让你这个“清净莲花目”的名号里具足福德,就像装藏一样,把这个形像塑造出来。否则的话,就是空洞的。


所以,我们打坐的时候,还需要念恩、忆恩、报恩,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的悲观及慈观,种种这些,使你心里面不空,如果是空空如也的话,你可能在造无记业。


佛教里说,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心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无记业也是会堕落的,无记业可能会感应到畜生道里去。


“兼塑画形像。”第一,你自己得利益;第二,所有跟你有缘的亡者也获得这个福报,就是“存亡获报”。光目女听了之后,依阿罗汉教示“即舍所爱”,又把自己所有跟正法不相干的,即便自己再喜欢的钻石、戒指,喜欢听好话等等,这种喜欢就是一种习气,当即就舍下。


然后,“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当你身心清净、正觉现前的时候,同时又修慈心,又修悲心,这是不是在供养佛?你看到花花草草,青山绿水,现在你的清净莲花目当中,你以此供养佛性,供养众生,这也是一种供养。


“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悲泣瞻礼”就是一边瞻礼佛陀,一边将自己的心与众生的心紧密相联。这里面也包含了观音菩萨的德,“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一句话里具足这两层含义。


在这种状态之中,“忽于夜后。”为什么叫“忽于夜后”?如果没有具足前面的条件,坐等清净莲花目如来,是等不来的。不是莲花目如来不来,而是我们的业障重,遮蔽了,看不见。当我们具足这种状态的时候,仿佛明来暗去,无量罪业刹那消除,如来光明瞬间显现。



图片



修行境界就是如此。我们修行到哪天能开悟,是预知不到的。不问其果,但修其因;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只要你功夫下得深,总有“豁然开朗”的时候。有时甚至是在做梦的时候,或者打坐的时候,或者是在纯然无我奉献的时候,忽然一片大光明现前,身心超脱,迥脱根尘。


但这一刻会在什么时候来临是不知道的,不要去期待这一刻,我们只要修好因,听经闻法,按佛的方法去行,必定也能“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


前面只是听到觉华定如来的声音,这里已经能见到清净莲花目如来的佛身,这是修行进步的标志。


其实整部《地藏经》,都是对应着我们每个人修行的阶次、阶位,就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是佛与地藏菩萨之间的事,这是佛为了度化我们而宣讲的。


所以,读经要像读自己生命的“说明书”一样,用心去回光返照。先读《地藏经》,再把《地藏经》从自性中返照出来,最后才是真正受用《地藏经》。这就是经典里说的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最后到实相般若。



图片



清净莲花目如来“而告光目。汝母不久”。这里面经上的文义都很清晰,如佛陀所说,光目女的母亲生到她家,做佣人的孩子,不出三日就能说话了,“才觉饥寒。即当言说。”果不其然,“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告诉光目,虽然蒙她的福力再次受生,但因生前杀害生命,即使投胎做人也很短命,只有十三岁的人寿,寿命终了,马上又堕落恶道。


我们这辈子如果杀生吃肉的话,直接的果报就是也会短命、多病,死后堕落地狱;还有一个果报叫“等流果”,就是从地狱里出来之后,再做人还是会短命、下贱。这一世造作了这个恶业,会长久地被这个恶业困住。但是如果家里有孩子能为父母尽力忏悔、修福回向这样子修的话,还是能转变他们的命运的。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花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花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地藏经》讲记·连载二十五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圆满】从此,诸佛子可以报累世父母深恩|《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五)
· 《地藏经》讲记(二十四) | 光目女救母(上)
· 《地藏经》讲记(二十三) | 对治“性识无定”的“定自在王菩萨”
· 【圆满】从此,诸佛子可以报累世父母深恩|《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五)
· 《地藏经》讲记(二十二) | 了解“未解脱者”的特点,转变自己的命运
· 《地藏经》讲记(二十一) | 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 《地藏经》讲记(二十) | 阎浮提众生恶业所感五种重罪
· 《地藏经》讲记(十九) | 菩提心愿,才是长养一切诸佛菩萨的妈妈
· 《地藏经》讲记(十八) | 佛陀是我们永恒的守护者
· 《地藏经》讲记(十七) | 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
· 一切佛弟子,都应该这样做|《佛说盂兰盆经》浅释(四)
· 《地藏经》讲记(十六) | 婆罗门女救慈亲(四)
· 《地藏经》讲记(十五) | 婆罗门女救慈亲(三)
· 为什么这一天,功德如此大|《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三)
· 救济父母,佛陀亲自讲了方法|《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二)
· 《地藏经》讲记(十四) | 婆罗门女救慈亲(二)
· 《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一)|尊者证得圣果后,用神通追寻母亲去处
· 救济父母,佛陀亲自讲了方法|《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二)
· 短短八百字里,佛陀再三强调了这个简单明了的救苦良方
· 《地藏经》讲记(十三) | 婆罗门女救慈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