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1
内观自己,一切恭敬
”
我们学戒要真正地往内心里学,学了之后要内观,帮助自己进步,帮助自己堵漏,千万不要去说别人,不要轻慢天下的那些丛林、寺院出家人。
我们众生的习气往往就是什么呢?容易看别人的缺点。看到缺点就生不起恭敬心,你就会轻慢别人,就会错过圣贤。
我们养九百九十个好的习惯,就是为了最后遇到一位圣贤,但是如果你看到九百九十个都是不如法的人,你就没有办法再生起恭敬心。你生不起恭敬心,这就是业障了,到真正有圣贤来的时候,你也生不起恭敬心,那不就糟糕了?
所以我在出家的寺院,只要有钱就打斋,那个时候打普佛是两块的小䞋钱,有时候出家人少了,做功课的时候,我自己拿钱去发。他们也觉得很奇怪,“我们都是出家人,都吃的一锅饭,怎么你给我们发钱呢?”我笑笑,我说“我恭敬你们,我供养你们,给你们结欢喜缘”。
2
直心道场,不可轻慢
”
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你有向道的心,你对祖师恭敬,你对有道心的人恭敬;但同时就可能会有另外一个缺点——你或许会轻慢那些没有德的人,讨厌那些有业障的人。
这叫缺点,一定不要犯,否则前面的优点都不足以填补这个缺点的漏洞。
为什么?你主观上很有道心,也未必有多大的功德,因为这是我们一个凡夫的主观诉求。你有道心的人跟他没道心的人,你两个的差距未必有多大。更何况人还有前生后世,这一世别人表面看没道心,但是有可能他前世就不知道超过你多少倍,他骨头缝里的功德、汗毛孔里的功德都比你多。
功德是一个客观现象,有道心只是你的主观愿望,你以为你有道心,一定功德很大,别人没道心,功德就比你小吗?不一定的。两个人都念《弥陀经》,放出的光还不一定呢。为什么?因为别人也没有装模作样,他倒坦荡荡的。你觉得自己很有道心嘛,然后上又不就,下又不愿,吊在半当中。
所以我们不要自我感觉很好,你就真正学佛的,你也是一个真正学佛的凡夫,也没有多大功德的。但是佛法很神奇啊,即便他也不信,他以这种直心的状态念,有可能还是有很大力量呢。
这也是我想了几十年的事,因为师父特别点化我,他说有地方经常出车祸,有个人跑到国清寺就随意请了几位师父去洒净,后来就平安了。师父是很少专门讲什么的,所以讲的任何一个我都要放到心里去琢磨再琢磨、琢磨再琢磨。
师父的意思就是说到庙里随便喊了几位师父去念,并不是挑很有道心的几个人去,就太平无事了。所以佛法是很奥妙的,佛法本身就很伟大。
3
精进勇猛,平凡显现
”
如果我们真的有道心,从主观上刻苦地修行,最后有结果了,那当然不一样了,你是贤圣僧了。
但这世界是很奇妙的,他没道心,他就普普通通、自自然然地生活,虽然这本身不是道,但这种从心所欲、放松自在,也类似一种近道的状态。一个很有道心的人,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日子的。或许你跟他说道,道之一字他也不愿闻的。他就很普通很普通的,但是这个“普通”实际上并不普通。
我们现在学佛,首先就要归入一种平淡的、平常的状态。我们精进勇猛地学,用宝贵的佛法充满着我们的心胸,同时也要收敛、要内化,要有平凡的状态,就像我们师父,他走到哪儿都能容,像水、像空气一样。
——三参法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