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传87|佛光王诞

2025-04-30 00:1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提要:


第九卷记述显庆元年表谢大慈恩寺碑成,又谢冷病中蒙赐医药,请定佛、道名位次第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二年继在洛阳积翠宫翻译,表陈翻译次第,又请入少林寺翻译未许等情形。



图片



第九卷

87  佛光王诞



原文(向上滑动阅览)


往贞观十一年中,有敕曰:“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时普光寺大德法常、总持寺大德普应等数百人于朝堂陈诤,未蒙改正。法师还国来已频内奏,许有商量,未果而文帝升遐。永徽六年,有敕:“道士、僧等犯罪,情难知者,可同俗法推勘。”


边远官人不闲敕意,事无大小动行枷杖,亏辱为甚。法师每忧之,因疾委顿,虑更不见天颜,乃附人陈前二事于国非便:“玄奘命垂旦夕,恐不获后言, 谨附启闻,伏枕惶俱。”


敕遣报云:“所陈之事闻之。但佛道名位,先朝处分,事须平章。其同俗教,即遣停废。师宜安意,强进汤药。”


至二十三日,降敕曰:“道教清虚,释典微妙,庶物藉其津梁,三界之所遵仰。比为法末人浇,多违制律,权依俗法,以申惩诫,冀在止恶劝善,非是以人轻法。但出家人等具有制条,更别推科,恐为劳扰。前令道士、女道士、 僧、尼有犯依俗法者,宜停。必有违犯,宜依条制。”


法师既荷兹圣泽,奉表诣阙陈谢曰:


沙门玄奘言:伏见敕旨,僧、尼等有过,停依俗法之条,还依旧格。非分之泽忽委缁徒,不訾之恩复沾玄肆,晞阳沐道,实用光华,局地循躬,唯增震惕。窃以法王既没,像化空传,崇绍之规,寄诸明后。


伏惟皇帝陛下宝图御极,金轮乘正,眷兹释教,载怀宣阐,以为落饰玄门,外异流俗,虽情牵五浊,律行多亏,而体被三衣,福田斯在。削玉条之密网,布以宽仁;信金口之直词,允兹回向。斯固天祇载悦,应之以休征,岂止梵侣怀恩,加之以贞确。若有背兹宽贷,自贻伊咎,则违大师之严旨,亏圣主之深慈,凡在明灵,自宜谴谪,岂待平章之律,方科奸妄之罪。


玄奘庸昧,猥厕法流,每忝鸿恩,以怀惭惕,重祗殊奖,弥复兢惶。但以近婴疾疹,不获随例诣阙。无任悚戴之至,谨遣弟子大乘光奉表陈谢以闻。


自是僧徒得安禅诵矣。


法师悲喜交集,不觉泪沾衿袖,不胜抃(biàn,鼓掌)跃之至。又重进表谢曰:


沙门玄奘言:伏奉恩敕,除僧等依俗法推勘条章。喜戴之心,莫知准譬。 窃寻正法隆替,随君上所抑扬,彝伦厚薄,俪玄风以兴缺。


自圣运在璇,明皇执粹,甄崇道艺,区别玄儒,开不二之键,广唯一之辙,写龙宫于蓬阁,接鹫壤于神皋,俾夫钟梵之声洋溢区宇,福善之业濯沐黎萌,寔法门之嘉会,率土之幸甚。


顷为僧徒不整,诲驭乖方,致使内亏佛教,外犯王法,一人获罪,举众蒙尘,遂触天威,令依俗法。所期清肃,志在惩诫。僧等震惧,夙夜惭惶。


而圣鉴天临,仁泽昭被,笃深期于玄妙,掩纤垢于含弘,爰降殊恩,释兹严罚,非其人之足惜,顾斯法之可尊。遂令入网之鱼复游江汉,触笼之鸟还飏杳冥,法水混而更清,福田卤而还沃。僧等各深荷戴,人知自勉,庶当励情去恶,以副天心;专精礼念,用答鸿造。


伏惟皇帝、皇后以绍隆之功,永凝百福,乘慈悲之业,端拱万春。震域缔祥,维城具美。不胜舞跃感荷之至。谨重附表陈谢以闻。轻黩冕旒,伏增惶恐。


帝览表,知法师病愈,遣使迎法师入,安置于凝阴殿院之西阁供养。仍彼翻译,或经二旬、三旬方乃一出。


冬十月,中宫在难,归依三宝,请垂加祐。法师启曰:“圣体必安和无苦, 然所怀者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当蒙敕许。”


至十一月五日,皇后施法师纳袈裟一,并杂物等数十件。法师启谢曰:


沙门玄奘启:垂赍纳并杂物等,捧对惊惭,不知比喻。且金缕上服,传自先贤,或无价衣,闻诸圣典,未有穷神尽妙,目击当如今之赐者也。观其均彩浓淡,敬君不能逾其巧;裁缝婉密,离娄无以窥其际。便觉烟霞入室,兰囿在身,旋俯自瞻,顿增荣价。


昔道安言珍秦代,未遇此恩;支遁称礼晋朝,罕闻斯泽。唯玄奘庸薄,独窃洪私,顾宠循躬,弥深战汗。伏愿皇帝、皇后富众多之子孙,享无疆之福祚,长临玉镜,永御宝图,覆育群生,与天无极。不任惭佩之至。谨启谢闻。 施重词轻,不能宣尽。


五日申后,忽有一赤雀飞来止于御帐,玄奘不胜喜庆,陈表贺曰:


沙门玄奘言:玄奘闻白鸠彰瑞,表殷帝之兴;赤雀呈符,示周王之庆。是知穹昊降祥以明人事,其来久矣。


玄奘今日申后酉前,于显庆殿庭帷内见有一雀,背羽俱丹,腹足咸赤,从南飞来,入帐止于御座,徘徊踊跃,貌甚从容。见是异禽,乃谓之曰:“皇后在孕,未遂分诞,玄奘深怀忧惧,愿乞平安,若如所祈,为陈喜相。”雀乃回旋蹀(dié,顿足)足,示平安之仪,了然解人意。


玄奘深心欢喜,举手唤之,又徐徐相向,乃至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左右之人咸悉共见。玄奘因为授三归,报其雅意。未及执捉,从其徘徊,遂复飞去。

伏惟皇帝、皇后德通神明,恩加兆庶,礼和乐治,仁深义远,故使羽族呈祥,神禽效质,显子孙之茂,彰八百之隆,既为曩代之休符,亦是当今之灵贶(kuàng,赠、赐)


玄奘轻生有幸,肇属嘉祥,喜抃之深,不敢缄默,略疏梗概,谨以奏闻。 若其羽翼之威仪,阳精之淳伟,历代之稽古,出见之方表,所不知也。谨言。


表进已,顷间有敕令使报法师:“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







译文:


早在贞观十一年间,唐太宗曾有敕令说:“老子是朕的祖宗,因此名位称号应当排在佛的前面。”当时普光寺高僧法常法师、总持寺高僧普应法师等数百人在朝常诤谏,但没有改正。玄奘大师回国后,屡次为此上奏,唐太宗曾应允可以商量,但还没有结果就去世了。


到了永徽六年,唐高宗曾有敕令说:“道士、僧人等犯罪,而案情难以弄清楚的,可以用世俗的法律审问。”边远地区的官吏不明白敕令的用意,事无大小动辄铐上枷锁,实施杖刑,侮辱太甚。玄奘大师常常为此忧虑,因此这次实在病得厉害,担心以后没有机会再见到皇帝,于是请人向皇帝陈奏这两件事对国家不利。


玄奘大师陈奏道:“玄奘命在旦夕,担心以后不能再向陛下进言,恭敬地向您禀告,内心惶恐不安。”


高宗派人对玄奘大师说:“法师所陈述的事朕已经知悉。只是佛、道名位排序问题,是先朝所定,还须从长商议。朕以前发布僧、道犯罪同俗审问的敕令,既行废止。法师可以安心,请好好服药调理。”


到了二十三日,唐高宗发布敕令:“道教清虚无为,佛典微妙玄奥,都是化导万民的方法,为三界众生共同推崇敬仰。到了末法时代人心侥薄,很多僧道违背戒律,权且依据世俗法律治理,以示惩罚警戒,希望能够止恶劝善,并不是轻慢道法。但是出家人都有清规戒律,若再施以俗法,担心劳苦烦扰他们。先前敕令道士、僧尼等有犯法者依据俗法处置,应该停止。如果有违反戒律者,应当依据宗教条例制度执行。”


玄奘大师既蒙唐高宗如此恩泽,就上表致谢说:


“沙门玄奘言:敬奉圣旨,僧尼等有过错,不再按照俗法惩戒,还依据原先的规章条文。浩荡的恩泽,忽然降临到僧徒身上,再次润泽道场。沐浴圣恩,浸润正道,真是光彩绚丽啊,伏地反思,更加惶恐警惕。窃以为法王已逝,像法时代的教化流传,绍隆佛法的清规咐嘱来者。皇帝陛下受命于天,践祚帝位,秉持正道,心中常常眷念释教。认为既然出家修道,就和世俗之人不同,虽然被五欲所牵绊,律行也不圆满,然而既然身穿三衣,即是福田所在之处。去除密网般的世俗律法,施以宽厚仁慈;发出金口玉言般的正直言辞,回向给僧众。这自然使天神欢悦,为之降下吉祥的征兆;岂止僧侣感怀陛下恩德,而且信仰会更加坚定。


如果有人辜负了陛下的宽贷,自取其咎,那就不仅违背了祖师的严明意旨,也对不住陛下的仁慈之心。圣明的神灵自当给予惩处,岂能等到国家严明的法律来判定其奸诈虚妄的罪过?玄奘平庸愚昧,侧身僧侣,常常辜负陛下浩荡天恩,心中惭愧,再次受到陛下特别的勉励,更加惊惧惶恐。但是因为近来身染疾病,不能像往常那样前往宫廷谢恩。不胜感戴之至。谨派大弟子乘光先上表陈谢。”


从此以后,僧徒得以安心坐禅诵经。玄奘法师又上表致谢,表文说:


“沙门玄奘言:敬奉恩旨,陛下除去僧人等依俗法审讯的条例。欢喜感戴之情,真不知该如何表达。窃以为佛教正法的兴衰是随着君主的褒扬或贬抑而变化的;法度伦理的轻重是伴着清静无为的教化兴起或消失而更替的。自我皇登基以来,执掌乾坤,推崇学问和技能,区分玄门与儒家。开启不二之门,广大一乘教法;在蓬莱阁上撰写龙宫之文,使鹫岭和京畿相连接。使寺院的钟声和诵经之声,充满寰宇;让福善之业果,教化黎民百姓。这实在是法门的盛会,华夏的幸运啊!


近来有些僧徒行为不端,加之教导无方,致使在内对不起佛陀的教法,在外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一人获罪,所有的僧众都为之蒙羞。触犯了天子的威严,敕令依俗法处置;期望僧团清净严肃,意在惩处警戒。僧众等都大为震惧,日夜羞愧惶恐,而圣上明鉴,仁德恩泽照耀。对于玄妙的佛法怀有深切的期望,兼之宽厚仁慈,遮掩微尘般的瑕疵,于是赐以隆恩,解除了僧人等依俗法处置的严厉措施。并不是说犯法之人值得怜悯,而是考虑到佛法值得尊敬。遂使已经入网的鱼儿又畅游于江河之中,笼中的鸟儿又翱翔于云汉之上,浑浊的佛法之水变得清澈,贫瘠的福田变成沃壤。僧众等都感戴之至,人人都知道自我勉励,定当磨砺性情,去除邪恶,以符合陛下圣心;专心礼佛诵经,以报答陛下洪恩。


皇帝、皇后以绍隆佛法之功,永固百世之福;乘大慈大悲之力,永昌万年帝业。震旦缔结吉祥,和迦毗罗卫一样华美。不胜欢舞感激之至,谨再次上表致谢。轻慢亵渎皇帝、皇后,心里更加惶恐。”


高宗看了表文,知道玄奘大师已经病愈,派人迎接大师入宫,安置在凝阴殿院的西阁供养。玄奘大师就在这里继续翻译,过二、三十天才出去一次。


冬十月,皇后武氏产期临近,皈依三宝,祈求垂恩护佑。玄奘大师启禀道:“圣体必定平安无恙,然而倘若所怀的是个男孩,平安降生之后希望让他出家。”唐高宗当即答应了。


十一月一日,皇后供养玄奘大师袈裟一领,以及各种杂物等几十件。大师上书致谢道:


“沙门玄奘启奏:皇后赏赐袈裟以及各种杂物,玄奘对此十分惭愧,不知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况且,从先贤那里流传下来的上好的金缕衣,或者在各种圣典中听说的无价宝衣,都没能尽穷神妙,像如今皇后赐给我的这件袈裟一样啊!看这件袈裟,色彩均匀,浓淡相宜,敬君的画功也不如它巧妙;裁剪缝制婉丽细密,离娄也不能看清它的边际。穿在身上,便觉烟霞入室,身在兰苑,旋俯自视,顿觉身价倍增。


昔日道安被称为前秦的珍宝,尚没有如此的恩遇;支遁受到晋朝的礼敬,也没听说随这样的恩泽。只有平庸浅薄的玄奘,单单受到如此洪恩,顾念圣宠,反省自身,更加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伏愿皇帝、皇后多子多孙,享受无量的福祚,长久逢遇清明之世,永远掌控天命图箓,抚育众生,和苍天一样没有尽头。不胜惭愧感佩之至,恭谨地上书致谢。布施厚重,言词轻微,不能完全表达心意。”


当天申时后半,忽然有一只赤雀飞来停在御帐中,大师不胜喜悦,上表祝贺道:


“沙门玄奘言:玄奘听说,白鸠彰显祥瑞,代表殷帝的兴起;赤雀呈现符应,显示了周王的隆庆。由此可知,苍天降下祥瑞,以显明人事,由来已久。玄奘今天申后酉前之时,在显庆殿庭帷之内见到一只雀鸟,背部的羽毛都是红色,腹足也是红色,从南边飞来,进入帐中,停在御座之上,徘徊踊跃,形貌十分从容。


玄奘见到这只异禽,对就它说道:‘皇后怀有身孕,还没有分娩,玄奘深怀忧惧,希望乞求平安;如果能如愿以偿,希望为我示现喜相。’赤雀于是回旋、顿足,表示平安的仪态,好像很善解人意。


玄奘深心欢喜,就举手召唤,又慢慢走近赤雀,甚至逼近它也不畏惧,抚摸它也不惊怕,身边的人都看见了。玄奘因而为它授三皈依,以回报它的雅意。没有去执捉,任其徘徊,从容飞去。


皇帝、皇后的德通神明,恩泽加被亿兆黎民,礼乐和合,仁义深远,所以使羽族前来呈现吉祥,神禽报效其直质之心,显示子孙的昌盛,彰显大周八百的隆庆,既是前代的吉祥符兆,也是当今的神灵赐福。玄奘平生有幸,遇此嘉应祥瑞,深生欢喜,不敢缄默不语,所以略说梗概,恭谨地奏闻。如果说到羽翼的威仪、阳精的淳伟,以及历代的古事、天下的奇闻,那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玄奘恭谨地陈言。”


贺表刚呈上不久,就有敕令向玄奘大师报喜:“皇后已经分娩,果然生了一个男孩,相貌端正奇伟,神光充满庭院,照耀天空。朕欢喜不已,内外也欢舞喜跃。朕必不违背许诺,愿法师护念加持,加名号为‘佛光王’。”









图片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图片
图片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



图片





相关文章
· 玄奘大师传85|上表请书
· 玄奘大师传84|御制碑文
· 玄奘大师传79|营造佛塔
· 菩提心化三千界,生活禅开八万门 | 纪念禅门巨匠净慧长老
· 玄奘大师传78|贤士仰慕
· 玄奘大师传77|大慈恩寺
· 玄奘大师传76|金刚般若
· 玄奘大师传75|菩萨藏经
· 玄奘大师传72|御笔作序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纪念日 | 立雪断臂 安心开悟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圆寂日
· 中国禅宗第一人|今天,纪念慧可大师圆寂1432年
· 今天,恭迎准提菩萨圣诞〡守护众生,成满诸愿,内附修持视频
· 玄奘大师传71|逼劝归俗
· 念佛出光励会众  所说当作佛说看 || 纪念莲宗二祖
· 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纪念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 禅道长老圆寂纪念日 | 虚老嫡传,肉身成就
· 一声佛号一光明 |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百年菩提,誉满天下|纪念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十三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