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势至菩萨圣诞开示(上) (乐清虹桥居士林)

2025-09-03 00:01:00 发布: 人气:15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

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

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


《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




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


图片


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

图片


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花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


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


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摘自《谛闲大师文汇》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白话《唐高僧传 》丨僧佛陀
· “一切恭敬”,我们难以理解的生命示现
· 福报,是生命进阶的“通行证”
· 不是我选择了信仰,而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信仰捡起了那个支离破碎的我
· 慧日禅寺盂兰盆会法讯
· 为什么读《地藏经》会流泪?
· 谁是地藏菩萨?
· 佛菩萨铺设好的解脱路,谁走谁解脱
· 当下的正思维很重要
· 狮子奋迅,成佛的序幕从此拉开
· 【地藏月特辑】孝亲报恩,怎么报?
· 【地藏月特辑】七月炽热,血脉滚烫,他们正在等待……
· 七月孝亲:为什么学佛首先要超度祖先?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观音菩萨也要念观音
· 今天,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丨无论有再多再大的苦恼,观音菩萨有求必应
· 大暑 | 皈依佛性,自有清凉
· 不可替代的快乐
· 今日入伏 | 三伏天,修养身与心的重要注意事项
· 今天,入伏|修养身心非常重要的时机
· 纪念观世音菩萨成道 || 慈德无边 庇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