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 仲秋伊始

2025-09-07 08:24:00 发布: 人气:26
图片




白露时节


2025年9月7日,迎来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符号。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将这个节气命名为白露。


白露是孟秋结束、仲秋伊始,阴气潜入万物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一热一寒的起伏能有十几度,水土湿气在白天蒸腾空中,入夜一遇秋凉便凝为露珠贴在草叶花瓣上。蝉也找不到温和的树身引亢高歌,天若再凉,便要身裹枯叶坠归泥土,“送尽行人又送秋”。

 





白露三侯

图片



《诗经》之《周南》中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图片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白露时节,

鸿雁开始列队,准备集体南迁。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

燕去鸿归,荷衰草枯。

秋风萧瑟,

白露满山叶飞坠。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美食的意思,

诸鸟感知肃杀之气,

纷纷储食备冬,如藏珍馔。

图片
图片




图片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




历代祖师常借时节演说佛法,每以景物利济群生,值此白露时节,秋风荡漾,塔寂清凉,恭摘蕅益大师《圣学说》中的一段开示,以飨读者。




蕅益大师《圣学说》:

“如良田然,种未植,莠未芸,而灌以粪腻,益增芜秽而已。学者但向心田中保护菩提嘉苗,芟刈名利莠草,随时溉灌,勿助勿忘,守到白露秋分,自见秀而且实。至于旱则车水,潦则开渠,虽神农复兴,亦不能使岁时无旱潦也。” (芟刈:shān yì,指对杂草进行割除清理)



就好像是一片良田,如果种子尚未植栽,莠草尚未耘除,便骤然浇灌以粪腻肥料,结果自然是乱草丛生的芜秽景象。那么,种田及修行的正途应是怎样呢?


首先要能拣择苗与草,并分别采取措施:以智慧、慈悲为代表的菩提之心,犹如种在土中的嘉苗,需要勤加保护;以名望、利养为代表的烦恼之念,犹如长在田里的莠草,需要留心割除。


其次,一切时、一切处均要注意长养菩提善根,清理烦恼杂草,也就是所谓“随时溉灌”。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急切;也不能片刻忘怀,失于疏忽。


图片


世间农夫种植庄稼,如果勤于培育,精于耕耘,久久为功,待到白露秋分时节,自然丰收,不仅外秀,更兼内实。修行也是如此,倘能以此随时溉灌,勿助勿忘的功夫,持之以恒,久久自见进益。


虽然如此用心种田,仍然难保会有种种天灾降临,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干旱和洪涝灾害。这是即便神农复兴于世,也难避免的。不过农夫仍旧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减少损失:旱,则用水车排灌的方式,以补降雨不足;潦,则用开凿沟渠的方式,以泄洪水淤积。只要尽力救灾,妥善解决,依然能够旱涝保收。


对修行来说也是一样,种种顺逆境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即便成佛之后,如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还示现有金枪马麦之事。作为修行者,虽然无法让顺逆境缘不复出现,但遇境逢缘仍可善调自心,犹如旱则车水,潦则开渠一样。这样无论境缘顺逆,都能藉以磨砺自心,待到白露秋分时节,必见秀而且实的丰收景象。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月明天心






相关文章
· 格局打开!看庄子的“蜗牛宇宙观”
· 汉字里的中国智慧
· 福禄寿的“晴雨表”
· 穿在身上的华夏文明
· 一只蜗牛的故事
· 传统服装蕴含的文化智慧
· 当我们回归中华文明时,就会发现世界原来那么美妙
· 一件衣服里,藏着厚重的华夏文明
· 千年寒山诗 | 预告
· 端午三重祭:千年不灭的孝、忠与家国魂
· 端午记忆 | 古老传承,文明密码
· 五月多禁忌,静养定心气
· 劳动节遇上文殊菩萨圣诞,体悟“智慧+劳动”人生
· 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三):在食中转凡成圣
·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但为什么有的家族却一代一代都有福报?
· 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一):跨越千年的“心灵禁火”
· 今天,世界地球日|山川河流皆有灵,草木鱼虫皆共生
· 谷雨时节喝茶去,莫负人间四月天
· 今日谷雨|讲讲几千年前,那场不一样的雨
· 谷雨 | 那一场粟雨,是天地落下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