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
农历八月初二,
2点19分04秒,
迎来秋分,
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
也是秋季过半的 “分水岭”。
当秋风拂过田野,
一半是层林尽染的斑斓秋色,
一半是颗粒归仓的丰收喜悦。
秋分,
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分水岭,
更是人间最动人的丰收节点。
■ 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秋分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远古先民对太阳的观测,它与春分、夏至、冬至并称 “二分二至”,是古人划分四季的重要依据。
最初,秋分是 “祭月节”,周朝时便有 “秋分祭月” 的礼制,帝王率百官设坛祭拜月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也寄托着对“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雷声也就渐渐消失了。
二候蛰虫坯户
蛰虫,指要蛰伏起来的虫子。坯,指细泥细土。秋分之后,天气变冷,一些蛰居的虫子开始藏入洞穴,并用细土封堵洞口,开始为蛰伏地下过冬做准备了。
三候水始涸
“涸”意为干竭。秋分之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河流湖泊等地面水量变少,一些低洼沼泽及溪流会逐渐干涸。
■ 秋天养肺正当时
收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奉藏者少。”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开始生长,养生需遵循“养阴防燥、调和阴阳”的原则。在秋分后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收”这一原则。
润肺
秋天要多注意肺的健康,这个时候梨子出来了,多吃一点梨汤、百合汤。对修行人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静心念佛、打坐、祈祷,相应于佛道,这个大道里就会有“天一之水”来润肺,这比梨子、百合还好,这是根本性的。
我们的肺主魄,最怕的就是燥火。肺里如果有燥火,表现出来的就是会不停咳嗽。如果一个人的神是安宁的,肺是安定的,这个定就能胜燥,就不会咳。所以,如果肺部有问题,最好让自己进入禅定的状态。神定了,魄就安,在这个安定当中,我们会感受到天的水来润内在的肺。
如果一个人的肺有清气,就会滋养百脉,作用在皮和毛上。就像一个修到琉璃体的人,通体都是光,因为他的心进入了念佛三昧,跟佛光、跟天地正气是融在一起的,他的大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肺,整个都处在奉天承运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外在呈现就是,皮肤是光泽的、透亮的,像打了蜡一样。
戒恶修善,
收获生命的果实。
秋分前后,果实逐渐成熟饱满,秋收拉开了帷幕。一花一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它们虽然渺小,但挺立于天地间,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与天地万物同在。
我们欣赏着它们的花朵,吃着它们的果实,也要问问自己: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了吗?我们生命的果实成熟了吗?
如果我们不知道敬畏天地、感恩万物,反而暴殄天物,染污这个世界,那就如宋代诗人所写的一样,“是生天地间,曾不如草木”。但如果我们戒恶修善,精勤地修行,身口意是清净的,那我们在宇宙间留下的足迹就是清净的,这种善,会无穷尽地在时空里回荡、增上。
戒恶修善是我们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祝愿每一个人,都能迎来生命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