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光阴宁不爱惜乎?
欲了生死,须研究十二因缘。从无明以至老死,此顺生门也。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是还灭门也。十二因缘之一株大树,欲了未来生死,先断现在之因,即“爱”、“取”、“有”三支是也。“取”支如枝叶,“有”支如开花,“爱”支如根本也。譬之砍树,必伐其根欲断生死之果,果由花结,花由枝开,枝从根本有发生。要得花谢果落,必先除其爱根也。
故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张师诚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欲出娑婆除必尽,次公明论许重宣。”此剖心吐胆言也。
若欲尽除,岂是易易?
不除爱根,生死决定难了。
荷蒙我佛彻底悲心,说异方便,教我等求生净土,带业往生。《法华》云:“此处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复又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楞严》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又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此等经句,我辈均须作净土一门领会。
须知末世众生,除却净土一门,无别出生死路。只此净土一门,亦不可作容易看,仍须信持名,方得往生极乐。是故求生净土,最重在于发愿回向。发愿回向,不可一日间断。每天清早起来,必先十念无间,乃至晚间安息,克定发愿往生。决志求其一生了办,万不可缓至来生也。
若今生不了,至于来生,前途茫茫,不胜危惧。但不知在何道受生,又不知能保得人身否耶?纵得人身,又不知肯信愿持名否耶?
藕祖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若有信愿,则临终一念相应,即得往生。苟无信愿,纵念佛到一心不乱,风吹不人,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人,不可不知。
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诸居士志之毋忽!
摘自《谛闲大师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