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第九卷记述显庆元年表谢大慈恩寺碑成,又谢冷病中蒙赐医药,请定佛、道名位次第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二年继在洛阳积翠宫翻译,表陈翻译次第,又请入少林寺翻译未许等情形。
第九卷
88 无者先翻
译文:
玄奘大师进表贺曰:
“臣玄奘谨奏:佛法真谛广布世间,启迪众生智慧;至诚愿力感召,佛陀降世显圣。皇帝陛下与皇后殿下心如明镜,洞彻佛法真谛,仁德教化泽被天下。陛下以帝王之尊弘扬佛法,以无上智慧统御万方。
昔日皇后初发菩提心时,便立下济世宏愿;如今太子尚在孕育,已显超凡慧根。此乃诸佛护佑,神明庇荫,故能消灾解难,太子平安降生。太子诞生之时,祥瑞纷呈,圣德昭著。纵使古代圣王祥瑞,也难以比拟今日之盛况。
普天之下,万民欢庆皇室添嗣;佛门弟子,欣喜佛法得以弘扬。恳请陛下不忘初心,允许太子亲近佛法。太子贵为储君,若能修习佛法,必将功德无量。即便倾尽天下财富,也不及此殊胜因缘;穷尽菩萨修行,难比此无上福报。
祈愿陛下与皇后福寿绵长,如北极星辰永恒闪耀;祈愿太子德才兼备,继承大统;祈愿诸皇子福慧双修,护持正法。臣玄奘躬逢盛世,得沐皇恩,值此普天同庆之际,谨呈此表以表贺忱。冒昧进言,不胜惶恐。”
佛光王生满三日,法师又进表曰:
“臣玄奘谨奏:臣闻《易经》赞颂日新其德,《诗经》称颂子孙昌盛。周朝国运绵长,汉室历祚久远,皆因遵从此道。又见龙门激流因源头深远而奔涌不息,桂树成林因根基深厚而芬芳远播。我朝自开国以来,历代圣君相继,德政相承,仁义广施,恩泽百姓,由来已久。因此先帝与陛下得以继承大统,为子孙奠定基业,可谓根基深厚,源远流长。
陛下登基以来,功业更盛。返璞归真,超越三皇五帝;制礼作乐,远迈殷周典范。不以帝王之尊为贵,而以济世安民为念。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致使天下太平。即使成康之治的盛世,也未能达到如此境界。故而祥云缭绕,四海升平,远夷归化,万方来朝。陛下圣德巍巍荡荡,实难尽述。
今者陛下德行感天,神明赐福,吉日良辰,皇子降生。皇家枝叶繁茂,如琼花绽放,普天之下,无不欢庆。臣玄奘欣喜之情,更逾常人。不仅为皇后平安而喜,更为如来法脉得嗣而欣。恳请陛下遵守前诺,准其出家。使皇子舍人王之尊,作法王之子,着僧衣,立法号,受三皈,入僧籍。继承佛法,弘扬圣教,使禅林再焕生机,觉苑重放光明。
愿皇子能追随净眼菩萨之圣迹,效法月盖长者之高行。断除烦恼,成就无上正觉。庄严法身,如须弥山王;智慧光明,超日月辉耀。继而广施法雨于大千世界,高举慧炬照亮众生。振法音而降魔怨,扬正法而破邪见。拯救沉沦众生,熄灭邪见之火,涤除烦恼之河,粉碎无明之障。终成天人师表,圆满无上佛果。
唯愿列祖列宗,因皇孙出家之功德而超脱轮回;祈愿陛下与皇后,藉此殊胜因缘福寿绵长。愿圣朝永固,德被九州。皇子若能成就佛道,方为至孝,始称荣亲。昔年释迦牟尼舍王位而求菩提,正为此故。岂是曹魏东平王琐碎善行、陈思王平庸文才所能比拟的?
臣已备好袈裟钵盂,恭候皇子莅临;清扫禅座,静待圣驾。臣不胜欣庆期盼之至,谨奉表上闻。冒犯天威,惶恐至极。”
于是高宗当即请玄奘大师为佛光王服袈裟,受戒皈依。佛光王虽然还在襁褓之中,但是常常亲近玄奘大师。
十二月五日,佛光王满月,高宗下令为佛光王度七个人出家,并请玄奘大师为佛光王剃发。玄奘大师进表谢曰:
“臣玄奘谨奏:昨日奉陛下圣旨,令臣为佛光王(皇子)举行剃度仪式,并敕准度化七人出家。剃落之发象征王爷烦恼尽除,新度僧众则如王爷之佛法侍卫。此盛举令魔宫震动,天界欢欣,弘法大愿既成,福德更胜从前。
臣何德何能,竟得以凡俗之手为天潢贵胄剃度;更蒙圣恩,使庶民得预此殊胜法会。上下欢腾,悲喜交集。臣思护持之要,始于襁褓;解脱之因,首在落发。陛下与皇后圣德广被,福泽寰宇,故能广开佛门,培植德本。
祈愿:圣朝永享天佑,玉扆(御座屏风)长沐祥和;统御百亿疆土,延续万世基业;佛光王乳哺安康,善神护体,诸佛加持;智慧日增,堪当大任。
新度僧众既蒙皇恩,自当精进修道,严持戒律,不负圣意,早证菩提。臣感恩戴德,谨奉表上呈。冒渎天威,不胜惶恐。”
这一天,法师再次庆祝佛光王满月,并进法服等,表曰:
“臣深知,雄鹰需经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搏击长空,明珠需经历时光的打磨才能圆满生辉。佛光王殿下天赋异禀,德性纯良,自诞生以来便祥瑞纷呈。天祠显灵,神明庇佑,殿下气度不凡,日渐成长。这一切都仰仗陛下与皇后如日月般的智慧,以佛法教化,为国家奠定基石,为殿下开启佛缘。
今值殿下满月之喜,容颜愈发俊秀,目光如莲般清澈。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佛门弟子翘首以待。这不仅是寻常的庆贺,更是无上的佛缘。
臣蒙圣恩,得以随侍左右。虽不敢妄称师长,但心怀同修之谊。今特呈上贺礼:金字《般若心经》一卷(配精美函匣);《报恩经变》图文一部;全套袈裟法衣;香炉、刻经香案、净瓶、经架、念珠、锡杖、澡豆盒等法器。
愿这些法器伴随殿下成长,如古礼中的玉璋般象征尊贵,似驱邪的蓬矢般护佑平安。更祈愿护法善神欢喜,殿下佛心日坚。臣冒昧进献,不胜惶恐。
臣玄奘诚心祈愿:陛下与皇后圣德如北辰星般崇高,智慧如日月般光辉。愿圣心与万民相通,福寿与天地同春。
愿佛光王得千佛加持,受百福庇佑;德业日进,智慧增长;德行超越古之贤王(丕钊、间平);成为佛门龙象,法门栋梁。臣感念圣恩,谨奉表上呈。”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春二月,高宗驾幸洛阳宫,玄奘大师也陪同前往,并随带译经僧五人及其弟子各一人,住在积翠宫,事事公给。
夏四月,高宗车驾避暑于明德宫,玄奘大师又陪同前往,安置在飞花殿。明德宫南接皂涧,北跨洛滨,即隋朝的显仁宫。
五月,高宗又敕令玄奘大师回到积翠宫翻译经书。玄奘大师接到旨令,进表辞曰:
“臣玄奘叩首谨呈:承蒙陛下恩准在积翠宫设立译场翻译佛经,臣深感皇恩浩荡,不胜欣喜。然转念即将远离圣颜,又不禁心生眷恋。
臣自知才疏学浅,德薄能鲜,却蒙圣恩眷顾,常怀戒慎之心。陛下与皇后圣德广被,仁泽普施,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
每当听闻宫中銮铃声声,便思念萦怀;遥望宫阙巍巍,又为圣体安康而欣慰。臣衷心祈愿:愿宫闱祥和,福寿绵长;愿圣体康泰,胜过甘泉避暑之乐;愿游兴常健,如瑶池宴饮之欢;愿春秋代序,皆得佳时良辰。
臣虽远在译场,心常系念圣颜。唯盼他日能再睹天颜,纵使万死亦无悔。谨奉此表辞别,不胜眷恋之至。冒昧陈情,诚惶诚恐。”
玄奘大师在长安期间,首先翻译了《发智论》三十卷。当《大毗婆沙论》的翻译工作尚未完成时,皇帝特意下诏指示玄奘大师:“关于佛经翻译的次序,应当优先翻译中土尚未有的经典,已经存在的经典可以稍后进行。”
玄奘大师进表曰:
“臣听闻历代帝王治理天下,无不效法前贤;而要穷究真理、著述立说,则需仰仗圣明君主。陛下开创伟业,圣德远播,使王城教化遍及四方,佛经光芒照耀典籍之府。又设立译场,编纂佛典,必将光耀千古,泽被万世。
陛下继承大统,弘扬圣教,慧眼如炬,明鉴无遗。臣玄奘蒙受皇恩,恭奉诏命,常自惶恐,深感责任重大。上月接奉圣旨,命臣优先翻译中土未有的佛经,已有者稍后。然《发智论》与《毗婆沙论》共二百卷,中土原仅存百余卷,且文多错漏。自去年秋季以来,臣已重译七十余卷,尚余百三十卷未竟。此二论对佛学研习至关重要,恳请允准继续翻译。其余经论中存有详略差异或明显讹误者,亦望准许随同校译,以完善圣朝佛典。”
高宗许之。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