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第十卷记述显庆三年从洛阳还长安居西明寺,四年迁住玉华宫,五年春创译《大般若经》,到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冬全部译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圆寂于玉华宫等情形。卷末附慧立的论赞。
第十卷
93 往生兜率
译文:
至二月四日夜半时分,给玄奘大师看病的医僧明藏禅师亲眼看到又两个身高一丈多的人,一起捧着一朵白莲花,如小车轮般大,三重花瓣,叶子长一尺多,光洁明净,十分可爱。
他们将花捧到玄奘大师床前,庄严地说道:“法师累劫以来的所有烦恼、有情尘念以及种种恶业,都将因这场小病而消除殆尽,应该心生欣庆。”
玄奘法师举目注视,合掌良久。随后,他以右手轻托头侧,左手自然垂放左腿之上,双足相叠,保持右侧卧的吉祥姿势,直至安详示寂。在此期间,玄奘大师始终保持着这个庄严的卧姿,不再移动,也不进饮食。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弟子光等法师向玄奘大师问道:“和尚必定能往生弥勒内院吗?”玄奘大师答道:“必得往生。”说罢,气息逐渐微弱。不一会儿就安然离世,连身旁的侍者都没有觉察,直到探验方才知晓。
玄奘大师的身体从足部开始逐渐冷却,最后头顶仍保持温暖,而且面色红润,和悦之状胜过平常。如此殊胜瑞相持续了四十九日,容颜丝毫未改,也没有异味。倘若不是戒定慧三学圆满,德行庄严,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的。
慈恩寺的明慧法师,勤苦精进,夜夜诵经绕佛。玄奘大师圆寂的那天晚上,照例在佛堂绕行修行时,突然看见北方天际出现四道白虹,纵贯南北,横穿井宿(二十八宿之一),直指慈恩寺塔院内,皎洁明亮,心里很是诧异。
他随即想起从前如来灭度时,有十二道白虹从西方直贯太微。如今又有这类景象,难道是玉华寺的玄奘大师将要圆寂吗?天亮后他向寺众陈说自己见到的景象,众人都感到奇怪。
直到二月初九清晨,玄奘大师圆寂的消息传到京城,与白虹现世的天象完全吻合,听闻此事者无不感叹这一神奇的感应。
玄奘大师身高七尺多,肤色红白,眉目清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声音清亮,言谈雅致,听者不会感到厌倦。无论是和徒众相处,还是与嘉宾应对,常常一坐半天,身体纹丝不动。
大师平日总穿着一袭赭黄色僧袍,衣料只用细棉布,剪裁得体,行走时气度从容。他目光坚定有神,从不左顾右盼。那超凡脱俗的气质,犹如长江大河般恢宏大气;那清雅高洁的风范,恰似水中莲花般光华灿烂。
修行上,玄奘大师持戒精严,始终如一。他守护戒律比守护自己的性命还要谨慎,持戒的决心比泰山还要坚定。性情恬淡,不喜交游,一入道场,除非皇帝下诏,否则绝不轻易出来。
玄奘大师圆寂后,西明寺的上座道宣律师能感应神灵。乾封年间(公元666年—667年)有天神示现在他面前,自述来历:“我乃韦驮菩萨座下护法神将,统领三界护法鬼神。当年释尊涅槃之际,曾亲口嘱咐我护持南阎浮提佛法传承。近来见律师您持戒精严,专研律藏,各地僧众遇到疑难都来请教。但您所著的律疏中,有些判释存在偏差。考虑到您年事已高,若这些文字记载不够准确,恐将贻误后世学人。因此前来向您表达佛的意旨。”
于是,天神指出道宣律师所撰写的律钞以及轻重仪轨中的错谬之处,并令其改正。道宣律师听闻后既惶恐又欣喜,便请教心中关于经、律、论三藏的种种疑问,天神都为他一一解疑。
道宣律师又询问了历代高僧的修行境界与果位高低,最后特意请教了玄奘大师的成就。天神答道:“自古高僧大德各有不同的修持,互有长短,难以一概而论。玄奘法师九生以来勤修福慧双业,生生之中多闻博览,聪慧与辩才在南瞻部洲支那国当为第一,福德也是一样。他所翻译的经、论,文采和义理兼顾,完全符合梵文原典的意旨。正是由于这些善业的功德力,如今他已往生兜率天内院,听闻正法而开悟解脱,不再堕入轮回。现在他追随弥勒菩萨修行,已经证得圣果。”
天神说完,辞别返回。道宣律师将这件事记录下来,整理成数卷著作,现在还珍藏于西明寺中。由此可见,若非玄奘大师确实具备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德行,又怎会感得护法天神亲自现身印证?如此不可思议的圣者境界,又岂是世俗之人所能测度。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