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仑老法师圆寂纪念
桂仑禅师红光瑞象
桂仑禅师舍利塔
桂老菩提珠舍利
历尽磨难 不改初心
始建于唐代的四川什邡罗汉寺号称西川佛都,是马祖道一出家的寺院。马祖道一从罗汉寺走出,到了湖南和江西等地,开创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法门。1200年后,又有一位从罗汉寺走出的僧人,践行着佛陀的事业。
法师幼时家里贫穷,没上过学。家里也自然住不起砖瓦房,只能是用几根竹竿,几张篾席围起来的茅草屋,全家人就挤在里面,草房不保温,成都的气候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冷浸骨。六岁时,他不幸得了关节炎,因感染到腿部,十五岁锯掉了双脚。后来装上木腿,虽可行走,但还是不方便。
对正常人来说,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少年时期,有着未来的憧憬。但是此时的桂仑法师人生已经有了新的方向。在重庆二郎庙出家后,他常随师父游化四方。20岁时,桂仑法师在什邡县罗汉寺受完具足戒,遂感佛法难得,更加坚定他修持与弘扬佛法的决心。虽不识字不懂经文,但可以求戒求禅,于是他在寺里干完寺务,就发心练习坐禅打坐,甚至彻夜不眠,坐禅到天亮。
三十三岁时,因一心求法,夜梦普贤菩萨指引朝礼普陀山,在洛迦山水晶洞,他忽然看到一尊金色的千手观音菩萨庄严像,这尊形态殊胜的佛像,让他心生欢喜,当走过去,用手一摸,什么东西也没有了,感到非常奇怪,回到洞口,又看到菩萨还在,如此来去三次,最后只摸到了一手的水,他倍感惊愕,忽有所悟,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深观自在观自在,了无自在无自在。”
回程时,法师路过宁波,在七塔寺礼佛时,发现圆通宝殿所供的观音圣像与他所见的一模一样。从此他决定留在七塔禅寺侍奉观音菩萨。
无论境遇顺逆,法师均以豁达心态面对,不变初心,守护在七塔道场,潜心修行,精进不懈。后来,他积极协助月西法师复兴七塔禅寺,他以精妙的禅机,现身说法,随机度化众生,为七塔道场迎来众多的信众善缘。改革开放后,桂仑法师应请到岱山、上海等地弘法,皈依弟子遍布海内外。
桂仑老法师德相
深入堂奥 禅悦为食
桂仑禅师从19岁开始打坐参禅,70余年无有间断,经久功深,40多岁时即被来果老和尚印证为“深入堂奥”境界,在教内外远近闻名。
桂老生性淡泊,不慕虚名,终日盘腿打坐,不分寒来暑往,昼夜无间。他身无长物,“终年一布衣,不因冬夏更”,夏日酷暑,热浪侵袭,桂老衣装整齐,不显热恼;冬季严寒,冷风刺骨,依旧面色红润,偶尔赤膊亦如如不动。多年勤修,练达“不倒单”的功夫,令见闻者肃然起敬!
月西长老陪同赵朴初会长看望桂仑禅师
无言潮音 随缘点化
1989年深秋,赵朴初到宁波和舟山群岛,在岱山见到了暂住这里的桂仑法师。朴老请秘书将录音机摆在旁边,听桂仑法师开示。法师所言的,别人听不出什么,但正是朴老心中所想的,所以句句入心。事后,秘书打开录音机,却没有一点声音。别人惊讶,朴老却笑而不语。后来朴老赋词《江城子》道:
经房一老独悠然,
再三参,展慈颜。
收录潮音,依旧是无言。
但记屏缘休歇好,
闻用眼,耳须观。
“收录潮音,依旧是无言”句,记载了录音后,桂仑法师所言消失,“空不可得”的情景。
—摘录《赵朴初说佛》
▲ 桂仑老法师(后排中)与悟公上人(后排右)
法师讲述:我与桂仑老禅师的甚深因缘
未出家时,我曾听很多人赞叹老和尚,说老和尚是“宁波活佛”。虽不识字,但能讲《金刚经》,终日打坐,我便慕名拜访。
老和尚问我:你懂得怎么打坐吗?我当时赶紧跪下来,请师父开示。
老和尚说:打坐应该眼观鼻,鼻观心。一般法师讲打坐就讲到此处,但老和尚继续说:观心无心,心境全无。
让我不仅醒着如此,梦中也要如此。就这样一面之缘,老禅师给我传了甚深的法,当时的一番教导,难能可贵,我和老和尚结下很深的缘,后来就经常拜访老和尚。
出家后,才知道师父悟公上人跟老和尚非常要好。一次,同师父一起与老和尚在七塔寺见面,师父拉着老和尚的手给我们看,老和尚四个手指头都是齐的,头顶有肉髻之相,手心清凉。学佛的人都知道:与道相应,身体会不一样,能够洞悉过去未来。我们跪下来请求老和尚用清凉的手心为我们加持。
我闭关期间,老和尚还特意派人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我,后来在梦中见到老和尚,老和尚非常开心,不久后就得知老和尚舍报圆寂的消息。
——三参法师
行愿圆满 安详示寂
晚年的桂仑法师深受糖尿病和白内障疾病的困扰,但在修行方面愈发精进,禅净双修,用功办道。桂老在医院治疗期间,几十年坐而不卧的习惯也未曾改变,院方特地将病床调整到“禅凳”样作临时打坐之用。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九日,农历四月初五,桂仑禅师圆寂于七塔禅寺,享年九十岁,戒腊七十年。
长老圆寂后,特邀请悟公上人进行后事安排及主持荼毗法会,荼毗后获得舍利五千余颗,其中五彩舍利无数及舍利花若干,建塔供奉于慈溪五磊寺竹林中月老墓塔西侧。
桂仑老法师一生,自觉觉他,自度度人。与七塔结下了深厚殊胜的因缘,被信众尊称为“七塔活佛”、“七塔寺活罗汉”。
桂仑法师一生精勤修行的成就,是末法长夜的一盏无尽明灯,值得彰显倡导,彪炳史册,传之后世。
2009年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