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传89|请入少林

2025-05-03 00:02: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提要:


第九卷记述显庆元年表谢大慈恩寺碑成,又谢冷病中蒙赐医药,请定佛、道名位次第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二年继在洛阳积翠宫翻译,表陈翻译次第,又请入少林寺翻译未许等情形。



图片



第九卷

89  请入少林




原文(向上滑动阅览)


法师少离京洛,因兹扈(hù)从,暂得还乡,游览旧廛(chán),问访亲故,沦丧将尽。唯有姊一人,适瀛州张氏,遣迎相见悲喜。问姊父母坟陇所在,躬自扫谒(yè)。为岁久荒颓,乃更详胜地,欲具棺椁而改葬。虽有此心,未敢专志,法师乃进表请曰:


沙门玄奘言:玄奘不天,夙钟荼蓼(tú liǎo)。兼复时逢隋乱,殡掩仓卒。日月不居,已经四十余载,坟垄颓毁,殆将灭夷。追惟平昔,情不自宁。谨与老姊二人,收捧遗柩,去彼狭陋,改葬西原,用答昊天,微申罔极。


昨日蒙敕放玄奘出三两日捡挍。但玄奘更无兄弟,唯老姊二人。卜远有期,用此月二十一日安厝(cuò)。今观葬事尚寥落未办,所赐三两日恐不周匝。望乞天恩,听玄奘葬事了还。又婆罗门上客今相随逐,过为率略,恐将嗤笑。不任缠迫忧慑之至。谨附表以闻。伏乞天覆云回,曲怜孤请。


帝览表,允其所请。仍敕所司,其法师营葬所须,并宜公给。法师既荷殊泽,又进启谢曰:


沙门玄奘启:玄奘殃深衅积,降罚明灵,不能殒亡,偷存今日。但灰律骤改,盈缺匪居,坟垄沦颓,草棘荒蔓,思易宅兆,弥历岁年,直为远隔关山,不能果遂。幸因陪从銮驾,得届故乡,允会宿心,遂兹改厝(cuò)。陈设所须,复蒙皇帝、皇后曲降天慈,赐遣营佐。不谓日月之光在瓦砾而犹照,云雨之泽虽蓬艾而必沾。感戴屏营(bīng yíng),喜鲠兼集,不任存亡衔佩之至。谨附启谢闻。事重人微,不能宣尽。


法师既蒙敕许,遂改葬焉。其营送威仪,并公家资给。时洛下道俗赴者万余人。


后魏孝文皇帝自岱(dài)徙都洛阳,于少室山北造少林伽蓝,因地势之高卑,有上方、下方之称,都一十二院。东据嵩岳,南面少峰,北依高岭,兼带三川。耸石巉(chán)岩,飞泉萦映,松萝共筼筜(yún 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交葛,桂柏与杞梓萧森,壮婉清虚,实域中之佳所。其西台最为秀丽,即菩提流支译经处,又是跋陀禅师宴坐之所,见有遗身之塔。大业之末,群贼以火焚之,不然,远近珍异。寺西北岭下缑(gōu)氏县之东南凤凰谷陈村亦名陈堡,即法师之生地也。秋九月二十日,法师请入少林寺翻译。


表曰:


沙门玄奘言:玄奘闻菩提路远,趣之者必假资粮;生死河深,渡之者须凭船筏。资粮者,三学三智之妙行,非宿舂(chōng)之类也;船筏者,八忍八观之净业,非方舟之徒也。是以诸佛具而升彼岸,凡夫阙而沉生死。由是茫茫三界,俱漂七漏之河;浩浩四生,咸溺十缠之浪。莫不波转烟回,心迷意醉,穷劫石而靡殆,尽芥城而弥固。曾不知驾三车而出火宅,乘八正而适宝坊,实可悲哉!岂直秋之为气,良增叹矣,宁惟孔父之情,所以未尝不临食辍餐,当寐而惊者也。


玄奘每惟此身众缘假合,念念无常,虽岸树井虅(téng)不足以俦(chóu)危脆,干城水沫无以譬其不坚,所以朝夕是期,无望长久。而岁月如流,六十之年飒焉已至。念兹遄(chuán)速,则生涯可知。加复少因求法寻访师友,自他邦国,无处不经,途路遐遥,身力疲竭。顷年已来,更增衰弱。顾阴视景,能复几何。既资粮未充,前途渐促,无日不以此伤嗟,笔墨陈之不能尽也。


然轻生多幸,属逢明圣,蒙先朝不次之泽,荷陛下非分之恩,沐浴隆慈,岁月久矣。至于增名益价,发誉腾声,无翼而飞,坐凌霄汉,受四事之供,超伦辈之华,求之古人,所未有也。玄奘何德何功,以至于此。皆是天波广润,日月曲临,遂使燕石为珍,驽骀(nú tái)取贵,抚躬内省,唯深惭恧(nǜ)。且害盈恶满,寔(shí)前哲之雅旨;少欲知足,亦诸佛之诚言。


玄奘自揆(kuí)艺业空虚,名行无取,天慈圣泽,无宜久冒。望乞骸骨,毕命山林,礼诵经行,以答提奖。又蒙陛下以轮王之尊,布法王之化,西域所得经本并令翻译。玄奘猥承人乏,滥当斯任。既奉天旨,夙夜匪宁。今已翻出六百余卷,皆三藏、四含之宗要,大、小二乘之枢轴。凡圣行位之林薮,八万法门之海泽,西域称咏以为镇国镇方之典。所须文义,无披不得,譬犹择木邓林,随求小大,收珍海浦(pǔ),任取方圆,学者之宗,斯为仿佛。


玄奘用此奉报国恩,诚不能尽,虽然,亦冀万分之一也。但断伏烦恼,必定慧相资,如车二轮,阙一不可。至如研味经论,慧学也;依林宴坐,定学也。玄奘少来颇得专精教义,唯于四禅九定未暇安心。今愿托虑禅门,澄心定水,制情猿之逸躁,絷(zhí)意象之奔驰,若不敛迹山中,不可成就。


窃承此州嵩高少室,岭嶂重叠,峰涧多奇,含孕风云,包蕴仁智,果药丰茂,萝薜清虚,实海内之名山,域中之神岳。其间复有少林伽蓝、闲居寺等,皆跨枕岩壑,萦带林泉,佛事尊严,房宇闲邃。即后魏三藏菩提留支译经之处也,实可依归,以修禅观。


又两疏朝士尚解归海辞荣,巢许俗人犹知栖真蕴素,况玄奘出家为法,翻滞阛(huán)中,清风激人,念之增愧者也。伏惟陛下明逾七曜,照极九幽。伏乞亮此愚诚,特垂听许,使得绝嚣尘于众俗,卷影迹于人间,陪麋鹿之群,随凫(fú)鹤之侣,栖身片石之上,庇影一树之阴,守察心猿,观法实相,令四魔九结之贼无所穿窬(yú,从墙上爬过去),五忍十行之心相从引发,作菩提之由渐,为彼岸之良因,外不累于皇风,内有增于行业,以此送终,天之恩也。


傥蒙矜许,则庐山慧远雅操庶追,剡岫(xiàn xiù)道林清徽望续。仍冀禅观之余时间翻译,无任乐愿之至。谨诣阙奉表以闻。轻触宸威,追深战越。


帝览表,不许。




译文:


玄奘大师从小离开洛阳,因这次陪同高宗得以暂时回到故乡。重游旧地,寻访亲友,却发现故人大多离世,只剩一个姐姐嫁给瀛州(河北河间市)张氏。姐弟相见,一时悲喜交集,向姐姐询问父母所葬之地后,两人一同前往坟前祭扫。大师眼见父母亲的坟墓因年久荒颓,便想另择吉地,备办棺椁改葬。虽有此愿,却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上表恳请:


“臣玄奘谨奏:玄奘自幼不幸,早年便遭父母丧亡之痛。又恰逢隋末乱世,当时葬礼仓促简陋。岁月流逝,四十余年过去,父母坟冢已倾颓荒废,几乎湮没。追忆往昔,心中难安,现谨与两位年迈姐姐一同收拾遗骨,将其从狭陋旧坟迁葬至西原新址,以报昊天之恩,略尽孝道。


前日蒙陛下恩准玄奘出宫两三日处理葬事。然玄奘别无兄弟,唯有两位年迈姐妹操持。现已卜定本月二十一日为安葬吉日,但目前筹备仍显不足,恐两三日难以周全。恳请陛下垂怜,允准玄奘待葬礼完毕后再返。另有随行的婆罗门贵客(可能指印度来华学者),若因葬仪简率而见笑,恐有失礼制。臣内心惶恐迫切,特此上表陈情,乞望陛下如天覆云回般体恤孤臣的请求。”


高宗看了玄奘大师请求续假的奏表,不但批准,而且下令有关部门,玄奘大师营葬所需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玄奘大师既蒙殊泽,又进启谢曰:


“臣玄奘谨奏:玄奘罪孽深重,招致神明降罚,本该殒命却苟活至今。岁月骤变,阴阳更替,父母坟冢早已倾颓荒芜,荆棘丛生。多年来一直想迁葬,但因远隔关山未能实现。如今有幸随陛下銮驾返乡,终得偿夙愿。


改葬所需物资,更蒙皇帝、皇后慈恩,特派官员协助筹备。未曾想日月之光连瓦砾也会照耀,云雨之泽连蓬艾也能沾溉。玄奘感激惶恐,悲喜交加,生者与亡者皆永怀恩德。谨附此表以谢天恩,然事重言轻,难以尽述衷肠。”


玄奘大师既已获得皇帝敕令准许,便着手改葬父母。葬礼的仪仗、用度等,皆由朝廷出资供给。当时洛阳城内的僧侣与百姓前来送葬者,多达万余人。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在少室山北麓建造了少林寺。寺院依山势高低分为上方院和下方院,共有十二座院落。少林寺东靠嵩山,南望少室峰,北依高岭,兼有三川环绕。这里奇石嶙峋,飞泉映照,松萝与竹林交织,桂柏与杞梓(珍贵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壮丽而清幽,实乃世间胜地。


其中,西台最为秀丽,曾是菩提流支(北魏译经高僧)的译经处,也是跋陀禅师(少林寺初祖)禅修之地,至今仍存有他的舍利塔。隋末大业年间(约公元617年),乱贼纵火焚烧少林寺,但未能彻底毁坏,寺中仍藏有许多珍奇之物。在少林寺西北岭下的缑氏县东南,有一处名为凤凰谷陈村的地方,这里正是玄奘大师的出生地。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秋九月二十日,玄奘大师上表请求入住少林寺翻译佛经。表文中说:


“臣玄奘谨奏:玄奘深知,追求觉悟的道路漫长,前行者必须备足资粮;生死的洪流深广,渡河者需要依靠船筏。但真正的‘资粮’并非粮食,而是戒、定、慧的修行与智慧;真正的‘船筏’也不是木船,而是八忍八观的清净修行。诸佛因具足这些而超脱轮回,凡夫因缺失这些而沉沦生死。


因此,茫茫三界众生,都在烦恼的河流中漂泊;芸芸四生有情,皆被执念的浪涛淹没。人们随波逐流,心智迷惑,即便经历漫长劫难仍不觉醒,就像堆积如山的芥子终会腐朽,而愚痴却更加坚固。可悲的是,他们不知驾驭佛法三乘脱离苦海,也不知依循八正道抵达净土。这样的愚昧,岂止是秋风萧瑟让人感叹?就连孔子也曾因忧思而废寝忘食,更何况凡夫俗子?


我常想,此身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念念变迁,刹那无常。即便是看似坚固的崖边树木、井边藤蔓,也比不上生命的脆弱;海市蜃楼、水上的泡沫,更无法比拟人生的虚妄。所以,我深知死期不远,不敢奢望长寿。岁月如流水,转眼已到六十岁。想到生命如此匆促,余生还能有多少时光?再加上年轻时远赴异国求法,跋涉万里,寻访名师,身体早已疲惫不堪。近年来更是日渐衰弱,看着自己的影子,不知还能活多久?修行的资粮尚未充足,而生命却已逼近终点,我每日为此忧叹,纵使千言万语也难以尽述!


然而我虽福薄,却幸逢圣明之世。蒙先皇破格恩遇,又受陛下超常眷顾,沐浴皇恩已多年。至于声名日盛、誉满天下,犹如无翼而飞直上云霄,所受供养远超同侪,这般荣宠,纵览古今也属罕见。我玄奘何德何能,竟得如此厚待?全因陛下如天降甘霖、日月普照,才使我这燕地顽石被视作珍宝,劣马获珍视。每每自省,唯有深深惭愧。


须知‘戒骄戒满’乃先贤明训,‘少欲知足’实为诸佛真言。我自问才学浅薄,德行无取,实不该久沐圣恩。恳请准我退隐山林,余生以诵经修行报答栽培之恩。又蒙陛下以转轮圣王之尊弘传佛法,命我翻译西域取回经典。我滥竽充数担此重任,奉旨以来日夜不敢懈怠。现已译出六百余卷,皆为经律论精髓、大小乘核心,涵盖凡圣修行要义、八万法门精华,被西域尊为“镇国之宝”。所需经义无不具备,犹如邓林择木可随取大小,海畔采珠任选方圆,堪称学者宝库。我以此微功报效国家,虽不足万一,亦竭尽所能。


然欲断烦恼,必需定慧双修,如车两轮缺一不可。研读经论属慧学,禅定修行是定学。我少时专注教理,于四禅九定未及深修。今愿潜心禅门,澄心静虑,降伏心猿意马。若不隐居修行,恐难成就。


我听说嵩山少室山一带,峰峦叠嶂,涧谷奇秀,风云变幻,蕴藏着天地灵秀之气。这里花果药材丰茂,藤萝清幽,确实是海内名山,天下胜境。山中还有少林寺、闲居寺等古刹,依山傍水,林泉环绕,佛事庄严,殿宇清幽。这里正是北魏时期三藏法师菩提流支翻译佛经的地方,实在是修习禅观的理想之地。


况且,就连在朝为官的疏广、疏受(西汉名臣)都懂得功成身退,巢父、许由(上古隐士)这样的俗人也知道隐居修身,何况我玄奘本是出家之人,理应潜心佛法,若还滞留在红尘俗世,每当清风吹来,都让我倍感惭愧。


陛下圣明如日月,光照九幽。恳请体察我的诚心,特别准许我远离尘嚣,隐迹山林,与麋鹿为伴,随野鹤同游,栖身于一块岩石之上,庇荫于一株树下,收摄妄心,观照实相,使烦恼魔障无处可侵,让慈悲智慧自然生起,逐步迈向菩提正道。这样既不辜负皇恩浩荡,又能增进修行功德,以此安度余生,便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若能蒙恩获准,或许可以效仿庐山慧远的高洁风范,延续支道林的清雅操守。同时,我也希望在禅修之余继续翻译佛经,以尽绵薄之力。谨此上表,冒昧触犯天威,内心惶恐至极。”


高宗看完奏表后,没有批准大师的请求。








图片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图片
图片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近恶知识,耽著一切不善之业
· 洗涤心灵,赢得正法永驻
· 用“涅槃如莲”来度化众生。
· 东南高僧 | “宁波活佛”桂仑禅师圆寂纪念日
· 要牢牢知道,往生就靠这个了
· 虽然不识字,能讲《金刚经》|| “宁波活佛”桂仑禅师圆寂纪念日
· 哲学止步处,文殊菩萨有超越逻辑的宇宙答案
· 桂仑老法师圆寂纪念日
· 为了送给我们这个礼物,佛积累了无边资粮
· 悟公上人:放下 放下 还要放下
· 玄奘大师传88|无者先翻
· 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的真实义
· “五.一" 思考 || 要赋予劳动什么样的内涵
· 七佛师,菩萨母 || 恭迎大智文殊菩萨圣诞
· 佛弟子的五一劳动节|人生路上最有意义的劳动
· 今天一起给文殊菩萨过生日
· 劳动节遇上文殊菩萨圣诞,体悟“智慧+劳动”人生
· 恭迎大智文殊菩萨圣诞 || 愿得文殊菩萨加持,福慧圆满
· 这个五一,对“劳动”来一次新的认知和探索
· 恭迎文殊菩萨圣诞|愿见闻者得文殊菩萨加持,开启智慧,究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