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第十卷记述显庆三年从洛阳还长安居西明寺,四年迁住玉华宫,五年春创译《大般若经》,到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冬全部译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圆寂于玉华宫等情形。卷末附慧立的论赞。
第十卷
91 译般若经
译文: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正月,唐高宗从东都洛阳返回西京长安时,玄奘大师也随驾一同返回。
秋七月,玄奘大师奉敕移居西明寺。西明寺是显庆元年秋八月十九日开始建造的。建造之初,皇帝就曾下诏说:“命有关部门先在延康坊遴选五十位高僧,每位配备一名侍从;后又下令通过考核,选拔一百五十名童子准备剃度出家。”
当月十三日,西明寺举行了盛大的斋会并为新僧剃度,皇帝特别下诏请玄奘大师主持剃度仪式。
七月十四日,朝廷以盛大仪式迎请僧人入驻西明寺。整个仪仗规格极高——庄严的仪仗队、华美的经幢宝盖、隆重的礼乐队伍,完全比照当年迎请玄奘大师入驻大慈恩寺和迎奉御制碑文的规格。
唐高宗特别下旨赐予玄奘大师西明寺上等僧房一套,同时指派新剃度的海会等十位沙弥拜大师为师。
因玄奘大师深受太宗皇帝敬重,高宗即位后对大师也愈加尊崇。前往慰问的宦官、朝臣络绎不绝,供养的绵帛、绫锦万余匹,僧衣袈裟等服饰数百套。玄奘大师领受后,全部用来为国家建造佛塔、刻印佛经佛像、赈济贫民、供养来唐的外国僧侣,所有财物随得随施,从不积蓄。大师发愿铸造十俱胝尊佛像,一百万是一俱胝,也圆满完成了。
由于中国历来重视《大般若经》,前朝虽有译本,但并不详备,因此僧众恳请玄奘大师重新翻译。考虑到《大般若经》卷帙浩繁(共600卷),京城中事务又过于繁忙,加之人生无常、时日难料,玄奘大师担心难以完成这项艰巨的译经工作,于是上奏请求移居玉华宫专心翻译。唐高宗同意了。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冬十月,大师率领译经团队离开长安前往玉华宫。随行人员包括多位精通佛典的高僧大德,以及大师的弟子。朝廷为译经团队提供了与在长安同等的物资保障,抵达玉华宫后,居住在玉华宫的肃诚院,随即便开始了这项浩大的译经工程。
显庆五年春正月一日,开译《大般若经》。这部经的梵本共有二十万颂,文字浩繁,考虑到翻译难度,弟子们多次建议效仿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方式,对经文进行适当删略。
玄奘大师起初也倾向于采纳这个建议,但就在决定删减的当晚,他连续做了几个警示性的噩梦:或是梦见自己身处险境,命悬一线;或是梦见猛兽袭击,惊惧万分。这些噩梦让他汗流浃背、战栗不已,直到惊醒才得以解脱。
玄奘大师醒来后惊惧不已,内心深感震撼,他向僧众说明此事,决定按照梵文本完整翻译,不做删减。就在做出这个决定的当晚,大师又经历了一系列殊胜的梦境:梦见诸佛菩萨眉间放光照在自己身上,有说不出的舒畅;又梦见自己持着花、灯,虔诚供养十方诸佛;又以梦见自己登上高座为大众演说佛法,座下听众云集,恭敬赞叹;还梦见有人给自己献上名贵果品。玄奘大师醒来后十分欣喜,不再考虑删略,完全依照梵文原本进行翻译。
在这部经中,佛陀说法的地方共有四处:一、王舍城鹫峰山;二、舍卫城的给孤独园;三、他化自在天王宫;四、王舍城竹林精舍。这部经总共有一十六会,合为一部。
大师从印度带回了三个不同的梵文版本,翻译时遇到文字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就用三个版本相互勘校,反复推敲。审慎之心,从古以来没有人比得上。有时遇到特别深奥难懂的地方,大师犹豫不定时,常常会出现神奇的境况,突然感觉进入一个特别的境界,好似有人在暗中指点一样,豁然开朗,云开见日。大师自语道:“这样的觉悟,岂是玄奘所能通达,必是诸佛菩萨在冥冥之中加持我啊!”
《般若经》的初会中有《严净佛土品》,其中说诸大菩萨为了般若智慧的缘故,以神通愿力,盛满大千世界上好的珍宝,各种美妙的香花、百味饮食、衣服、音乐以及随其心意所生出的五尘妙境等种种供养,庄严佛说法之处。
就在玄奘大师翻译期间,玉华寺的住持慧德法师和参与译经的嘉尚法师,在同一晚做了相似的奇妙梦境。他们梦见玉华寺变得无比宽广、清净庄严,寺院内装饰华美,布满经幢、宝车、花幡和乐器,无数僧人手持花盖,携带各种供品,共同供养《大般若经》;寺内道路、墙壁都装饰着锦绣,地上铺满名贵鲜花,众人踏花而行;译经院格外殊胜,如同佛经描述的净土世界;听到院内三座讲堂同时讲经,玄奘大师正在中堂宣讲佛法。
两位法师做完这个殊胜的梦境后,满心欢喜地从梦中醒来,立即前去拜见玄奘大师,详细禀告了梦中见闻。大师听后,平静地解释道:“现在我们正在翻译的,恰好就是《严净佛土品》。经文中记载,诸菩萨确实会以各种庄严供具来供养般若法会。看来诸位法师在梦中见证的,正是这个场景啊!”
当时,在玉华宫殿旁生长着两棵沙果树,竟然在不该开花的季节频频绽放。更奇特的是,这些花朵都是六瓣的,红白相间,鲜艳可爱,格外引人注目。在场的僧众们纷纷讨论这一瑞相,认为这是《大般若经》即将弘扬光大的吉兆。而花朵的六瓣形态,则表征佛教修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